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游》,是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纪实作品, 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B.“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 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C.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 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D.读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它充满激情的政 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说明文。
B.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可以读一读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C.小明说:“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多多识记、理解和运用古诗文,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这句话没毛病。
D.演讲稿要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其语言应该尽可能体现书面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少用短句,多用长句。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作文的确不同凡响:立意暗含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
B. 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 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D. 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经过这场春雨的沐浴,地里的竹笋齐刷刷冒出来一大片,栩栩如生,鲜嫩无比。
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5、阅读《迎燕》一诗,完成小题。
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为迎新燕人,不下旧帘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谈谈你从诗中获得的启发。(不少于两点)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题必答】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诗题 | 批注 | 诗文 |
《使至塞上》 王维 | 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 |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 |
《雁门太守行》李贺 | 晚霞映照战场,在号角声鼓舞下,将士奋力反击。血迹衬托出战地的悲壮气氛。 |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 |
《黄鹤楼》 崔颢 | 既描绘了所见的黄鹤楼远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 | (3)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 |
《野望》 王绩 | 写秋日晚景,牧人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衬出诗人的忧郁与孤独。 | (4)_____,猎马带禽归。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 古人往往借夕阳来表情达意,作者通过描写夕阳西下时飞鸟结伴归还的场景,表达了弃官归隐的情怀。 | (5)________,________。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 日落时分立足海埂,望向西山,夕阳染红了天空;潜游于水中的白鲢鱼争相跳出水面。人欢鱼跃,好一幅惬意和谐的图画。 | (6)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说说共产党和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100字左右)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示爱
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
②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③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
④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
⑤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
⑥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
⑦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
⑧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
⑨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
⑩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
⑪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
⑫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
⑬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
⑭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摘自《廖玉惠:人生情感散文》)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______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______的→吃完饭,仍没说,“我”是______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______的。
【2】文章标题为何取名为“示爱”?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文章末段划线句中的“居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4】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开头还用一定篇幅来写女儿的表现?
9、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9月24日,被非法拘禁三年的华为总裁任正非的长女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踏上归国之路。她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在你的眼里和心里,一定也曾经有一抹或者终将有一抹绚丽的色彩带给你无限的希望,无比的温馨,无穷的动力……请以“那一抹绚丽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