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包头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一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作者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灯笼》是吴伯箫的一篇散文,他顺着自己的思绪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出来,意绪纷繁。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蔌蔌地流下眼泪。

    B.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C.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消毁鸦片的事迹。

    D.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祟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历史。

    C.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表现了父子深情。语言平实,饱含情感,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

  • 4、下面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猛浪若(奔跑)      横上蔽(树木的枝干)   窥谷忘(反,通“返”)

    B. 饮辄尽(创造)      衔赋诗(酒杯)      在必醉(日期)

    C. 沃灌(热水)     白玉之环(腰佩)     负箧曳(鞋子)

    D. 才美不外(见,通“现”)执策而之(面对)     策(马鞭 )之不以其道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写出恋人的衣饰给女子留下深刻印象。

    C.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设问。

    D.“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写出了女主人公因久候恋人不至而独自徘徊城头。

    【2】请从修辞角度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作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道出了一个国家容易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①《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作者可能报道了___________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1)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2)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3)“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咱女儿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4)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5)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6)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7)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馍蒸完了,各种吃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儿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8)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9)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10)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11)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期,有删改)

    【1】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品味第三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3】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到父亲墓地并点燃这一举动?

    【4】文章以《那盏叫父亲的灯》为题有何妙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我发现了 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