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C.为了防止校园事故发生,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D.一个人能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下面句子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是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最爱你的永远还是你的父母!
B.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望向窗外草长莺飞的温暖景象——我不禁感到惬意极了。
C.为人做事应该正大光明,而不应该偷偷摸摸。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粗犷(kuǎng) 踊跃(yuè) 嘉肴(yáo) 相辅相成(fǔ)
B. 陨石(yǔn) 地壳(ké) 飞溅(jiàn) 出类拔萃(cuì)
C. 子衿(jīn) 窈窕(yǎo) 山麓(lù) 落英缤纷(bīn)
D. 指摘(zhē) 挚爱(zhì) 职分(fèn) 强词夺理(qiǎng)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校区的榕树,棵棵丫枝旁逸斜出,形成一片浓阴。
B.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榜样,总会潜滋暗长地影响着子女。
C.这苑中不论建筑还是景致的设计,都构思精致,巧妙绝伦。
D.老师苦口婆心地说了大半天,可是他仍然无动于衷,毫无悔改的表示。
5、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夜直①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②残,翦翦③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释】①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②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③翦翦:形容风轻且有寒意。
(1)诗中没有一句写夜已如何,却一直在写时间流逝,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简析两处。
(2)诗中说“春色恼人”而“眠不得”,请你想一想诗人“眠不得”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6、默写。
(1)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 , ”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了诗人杜甫的心胸气魄。(杜甫【望岳】)
7、名著阅读。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这个青年正在洗澡;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一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有什么事情。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我们还得走多远?”
“毛主席吗?”他慢吞吞地问。“不,他不在安塞。”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没有别人。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事情似的。他对我说:“我正要到安塞去。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所写的具体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花
深秋时节,和朋友一起到太行山中的真谷寺一游。下车,我们就是一惊,只见漫山遍野的金黄战胜了一路的萧条。
初春时节,我也曾到这儿游玩,那时的植物刚刚吐出嫩芽,整座大山隐约透出种亦绿亦黄的颜色,生机勃发,欣欣向荣。难道那时的黄能持续到现在?
拾阶而上,一阵山风吹来,就有一股浓郁的香没头没脸撞了过来,勾人魂魄,让人忍不住加快脚步去探个究竟。等我走到近前一看,呀!原来是野菊花。
放眼望去,野菊花把整个山坡都涂成了金色,山风一吹,也有些许繁闹,但细细去品,每株、每枝、每朵,却无不写着深秋初冬“黄花瘦”的味道,特别是那花,像极度浓缩了的向日葵,站在纤细枝干上,颤颤巍巍。不知名的野草叶已变成了红色,荆棘也已只剩下了冲天的尖刺,它们和野菊花呼应着,更显得野菊花黄得夺目。
……
徜徉在野菊花的海洋中,呼吸着自由自在的味道,虽说没有“案头九月菊花肥”的感觉,但在这里我却从野菊花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这韵味是什么?我的提问引起了朋友的思考。朋友认为是健康。我想是的,这野菊花每天聆听着山风、吸吮着山露,明目、清热、祛火的功效肯定比人工种植的菊花更好。在这里呼吸一下,会比喝一天菊花茶还有效果,但这并没能表达出我对野菊花的全部感受。
我们沿着野菊花簇拥的小道,闻着花香,向山上攀爬。不知不觉又转过了几道弯,野菊花渐渐变得稀疏起来,它与野草为伴,相互交织,促膝交谈;它与枯藤为伍,列立两厢,迎来送往。
来到真谷寺前,仰望壁立的高山,敬瞻古老的石刻,静思信徒的坚毅,畅饮清冽的甘泉,不经意间野菊花又闯入了眼帘,三株、五株,稀稀疏疏,虽没有了山坡上的热烈,但他给人的韵味还在。
信步来到野菊花身边,拈上一朵,嗅上一嗅,特有的菊香沁人心脾,初春我怎么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呢?凝思良久,我终于明白了,在这荒野之中,野菊花再普通不过了,寒冬,它潜藏大地在薄土中蕴积着力量;初春,它悄悄萌发不与百花争春;炎夏,它淹没在一片绿色中甘作陪衬;唯有到了深秋,百花落尽,它才在深山中独自开放起来,清苦而不怨恨,怒放而不争艳,香郁而不张扬。
透过手中的野菊花,眼前就是斑驳的南北朝摩崖石刻,历经千百年的风吹日蚀、人为破坏,他们虽已有点面目全非,但他们或威严或慈祥或圆润或坚挺的面孔与身姿仍屹立在峭壁之上,向游人传递着一种信仰、一种哲学、一种智慧。
不时有游人从身边走过,我不禁想,在这千百年的变迁中,是谁长久来陪伴这大山中的佛像呢?除去清风明月,恐怕就要数这年复一年盛开着的野菊花了!也许正是它们与这些佛像结缘久了,才有了那样的好品行,而这品行又是多少人参禅打坐、清行苦修苦苦追求的呢!
想到这儿,我猛然明白了刚才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是什么了。野菊花其实就是山中的禅师,它用它年复一年的生长盛开,来启迪游人的智慧,消除游人的烦恼。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今天我来到这儿才有了神清气爽、心胸开阔的感觉,才让我流连于此忘却了烦恼!
【1】“一阵山风吹来,就有一股浓郁的香没头没脸撞了过来”一句中的“撞”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文中划线句“它与野草为伴,相互交织,促膝交谈;它与枯藤为伍,列立两厢,迎来送往”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我猛然明白了刚才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是什么了”,请结合全文说说,在野菊花身上有着哪些韵味?
【4】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的启示?
9、根据情境,完成作文。
某天的实验课前,小石说:“知识都在书上,认真看书、听讲就行了,浪费时间去做实验还不如多刷题。”小清说:“那怎么行?实验的过程不仅有意思,还很有意义……”
以上对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