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即使知道错了,就应该赶快纠正。
B.那位父亲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十分地犹豫。
C.尽管已经71岁了,他却依然显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
D.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承受得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堰武当国际滑雪场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让人惊叹。
D.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3、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客厅里正经危坐地等待托尔斯泰的接见。
B.从藤野先生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查无消息了。
C.国家公祭日长鸣警钟震聋发聩。
D.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泻千里东到海。
4、综合性学习
期中考试后,八年级将开展专题活动——诚信,请在以下名言和故事中选出不能够作为活动素材的一项( )
A.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B.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C.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D.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
5、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敏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服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逄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的“征蓬”是什么含义?
6、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_____________)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9)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和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
【1】以上片段选自纪实性报道《 》(最初在英国伦敦出版时的书名),标题的含义是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中的“他”是周恩来,见面用英文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打招呼,也是他帮助斯诺制定了整个西行的行程,后来被斯诺认为是一个“狂热”分子。
B. “赤匪”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这些所谓的“赤匪”就是红军的主力军,他们顽强抵抗了“白匪”的沿路阻截,长征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
C. 在红军中,不论是“他”还是“红小鬼”,不论是领袖还是普通战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D. 回到百家坪后,第二天“我”将继续开启“我”的西行之旅,下一站是保安。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4)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6)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n xún(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第(3)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假山使人身临其境,是因为设计者和匠师们构思巧妙。
B.苏州园林的池沼大多用活水,是因为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C.本段主要介绍设计者和匠师们建造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过程。
D.苏州园林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就会安排桥梁,并且决不雷同。
【5】本文第(5)段与第(6)段不能互换位置,理由是:
9、作文。
海明威说;生活总是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以“那一次,我学会了面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