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我校加大了课间操运动的活动量,使全体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明显增强。
B.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C.平阴光明志愿服务联盟以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唤起市民的低碳环保。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济南人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词语全对的一项是( )
A.襁褓bǎo 拾级shí 人情世故 不修边副
B.羁绊jī 缄默jiān 销声匿迹 轻歌曼舞
C.翌日yì 褶皱zhěn 戛然而止 接重而至
D.斡旋wò 黧黑1ín 义愤填膺 纷至踏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出》选自《曹禺文集》第一卷,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B. 果戈里是俄国作家,《钦差大臣》故事发生在一个外省的小城中,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官僚的丑恶。
C.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范畴。
D.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报告”要求真实,不能虚构。“文学”要求人物、事件典型,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南京大屠杀》《寻找时传祥》《滑铁卢之战》都是报告文学。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阿掖山之行虽时间仓促,浮光掠影,但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
B.旅游交易会上,中国展商利用数字化平台,向世界全方位呈现中国眼花缭乱的旅游资源。
C.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战“疫”取得了辉煌成绩,在众多国家中鹤立鸡群。
D.在李白的诗中,这种看似妙手偶得的佳句比比皆是。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颔联。
6、默写填空。
(1)羹饭一时熟,_______。(《十五从军征》)
(2)不应有恨,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4)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通过典故找到慰藉途径,表达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景衬情,写出生活的真理:美好事物消失的同时,又会有美好的事物再次出现。
(7)诗人岑参对边塞军旅生活有着独特的感受,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选取穿衣、控弦等日常活动写出守边将士戍边生活的苦寒。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蟋蟀是怎样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乐器吧!
其实,蟋蟀的乐器很简单,只是一张简单的弓,上面有一个钩子和一层振动膜。它的右翼鞘盖着左翼鞘,差不多全盖住了,除了后面和转折处包在体侧的一部分。两个翼鞘的构造是完全一样的,上面长着细脉,翼鞘平铺在蟋蟀的背上,旁边突然斜下成直角,紧裹着身体。你把两个翼鞘中的一个揭开,朝着亮光仔细地看,会看到翼鞘是淡红色的,除了两个相连的地方之外,前面是一个大三角形,后面是一个小的椭圆形,上面有模糊的皱纹,这两处地方就是蟋蟀的发声器。
在前面那一部分的尾部边沿上,有两个弯曲而平行的脉,在脉线的当中有一个空隙。空隙中有五六条黑的皱纹,看起来好像梯子的梯级。它们是供摩擦用的,可以增加弓的接触点的数目,增强振动感。在下面,围绕空隙的两条脉中的一条成为肋状,且成钩的样子,这就是弓。
这件乐器真的很精美,上面有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使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下面的两个直接摩擦发出声音,上面的两个是由于摩擦器械的震动而发声。蟋蟀就是利用这四个发声器把音乐传到数百米之外,音调听起来还很急促呢!
开始我以为蟋蟀的两个弓都有用,但是经过观察才知道,几乎所有的蟋蟀都是右翼鞘盖住左翼鞘。我曾拿很多只蟋蟀来试验,把它们的左翼鞘盖在右翼鞘上。可是,这些聪明的小家伙总能把自己的翼鞘调整过来,还是让右面的翼鞘盖住左面的,然后才开始唱歌,真拿它们没办法。这些小音乐家还有一个本事,就是可以调节声音的高低与节奏,这取决于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同时,还会受到翼鞘位置的影响。假如蟋蟀想发出高一些的声音,翼鞘便会高高地抬起来,要是想发出低一些的声音,翼鞘便放低一些。小蟋蟀操作起来很自如。繁星满天的夏夜,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听着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这种感觉真好!
【1】以上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名字)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提到的研究对象是蟋蟀的发声原理。
【2】通过对以上文字的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不符合这本书内容的一项是( )
A.本书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
B.本书的感情基调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读者能够同时获得知识和思想。
C.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
D.作者借鉴别人对昆虫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的成果,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3】这本书既是科学小品,也是百科全书。它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和对科普的深刻思考。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种感觉真好!”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完成后面的问题。
庙底沟彩陶的“浪漫旅程”
①庙底沟,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里程碑。诞生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中期的典型代表,也是仰韶文化的成熟阶段。“花开中国”——从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充满诗意的名字,不难看出庙底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②展览通过一系列重要遗址的发掘成果,讲述了庙底沟文化的来龙去脉、文化面貌及其重要影响。其中尤以彩陶的展出和阐释最为丰富详实。
③庙底沟彩陶注重颜色和纹饰的对比、图案的对称和均衡,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彩陶是在坯体上先绘再烧,颜料需要耐高温,因此选材较少,一般只有黑、红、褐(黄)、白几种。纹饰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通过连续、反复、对称、共用等构图方式,组合成多种母题纹样。其中两种最为常见,一是以圆点、弧线三角形为元素组合成的花卉纹,也被称为“旋纹”。二是花瓣纹。此外还有象生万物的鸟纹、鱼纹、蛙纹、人面纹以及抽象的平行线、网格等。
④彩陶纹饰流畅的线条和出露的笔锋,说明彩绘用的是类似“毛笔”的工具。有的纹饰是以图案间的留白来体现的,即“阴纹”或“地纹”,从阴与阳的角度审视,纹饰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理念,当时已有体现。写实与抽象的意向表达,阴纹与阳纹的相互衬托,平视与俯瞰的视觉效果,体现出先民成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⑤东到海岱,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燕山,这是庙底沟彩陶走过的广大区域。海岱地区与庙底沟同时期的大汶口文化彩陶上出现了花瓣纹、旅纹,明显来自庙底沟。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下游的崧泽文化以及西南的横断山区、成都平原,出土彩陶上均可见花瓣纹。河套地区不仅有庙底沟典型的小口尖底瓶,彩陶上也有庙底沟典型的花瓣纹和几何纹……
⑥这不仅仅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象征意义、艺术思维与实践的趋同,背后则是更深刻的文化认同、有专家认为,庙底沟彩陶“掀起了中国史前时代的第一次艺术浪潮”,影响了大半个中国。
⑦不仅如此,庙底沟彩陶还是中西文化交流之路上的绚丽风景,考古学家李济曾提出,在丝绸之路之前,己存在一条“彩陶之路”。展览中特别呈现了黑海一带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彩陶的多张图片,无论器形还是纹饰,都与庙底沟彩陶、甘肃马家窑彩陶有高度相似性,引人遐思。
⑧百卉含英,开遍大半个中国,也与同一时期相隔万里的文明遥相呼应。
【1】本文思路清晰,第①②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庙底沟彩陶,第③段介绍__________;第④段介绍__________,第⑤段介绍了庙底沟彩陶走过的广大区域,第⑥⑦段介绍了庙底沟彩陶还是中西文化交流之路上的绚丽风景。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河套地区不仅有庙底沟典型的小口尖底瓶,彩陶上也有庙底沟典型的花瓣纹和几何纹……
【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成熟阶段。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B.庙底沟彩陶纹饰中以圆点、弧线三角形为元素组合成的花瓣纹,也被称为“旋纹”。
C.大汶口文化彩陶上出现了花瓣纹、旋纹,明显来自庙底沟。
D.“诞生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文化”一句中“左右”一词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9、在课文中,朱自清的《背影》用质朴的语言再现了父亲给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在你的人生历程中,一定也曾有人给予你关心、帮助和教诲的人,你一定对他心生感激。请你以“谢谢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600-8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