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在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B.《桃花源记》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现实社会。
C.《小石潭记》第二自然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D.《蒹葭》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船篷 撺掇 殒石 豁然开朗
B.羁绊 幅射 燎原 人情世故
C.彗星 帷幕 枯燥 销声匿迹
D.震撼 严峻 静穆 草长鹰飞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C. 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4、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pāo) 抑扬顿挫(yì)
B.描摹(mó) 侮辱(wū) 藩篱(fān) 自怨自艾(yì)
C.禁锢(gù) 犀利(xī) 诘责(jié) 广袤无垠(mào)
D.彷徨(páng) 鞭挞(tà) 殷红(yīn) 长吁短叹(xū)
5、阅读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的尾联向来为人所称道,请对尾联进行赏析。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小文同学收集了抒发家国情怀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 | 作者 | 表达家国情怀的句子 | 批注 |
《饮酒》(其五) | 陶渊明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醉心田园。 |
《雁门太守行》 | 李贺 | ①________,________。 | 忠君报国。 |
《春望》 | 杜甫 | ②________,________。 | 忧国思家。 |
7、名著阅读
【1】《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_______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______________(填作者名字)的代表作,是他文学创作的里程碑。
【2】《鲁滨孙漂流记》有很多经典的情节,请你从“播种粮食、制作面包、搭救“星期五”三个经典情节中选一个进行简要复述?(要求事件梗概叙述要完整)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心中的白杨
文/刘立新
①母亲命苦。6岁那年,外公病故,家道中落,外婆含辛茹苦把母亲和两个舅舅好不容易拉扯大。在那个极度饥饿的年代,母亲饱一顿饿一顿,有时几天不进一粒米,整日以野菜和薯片充饥,更糟糕的是有时连野菜和薯片都吃不上,饿得直呕黄水,伏在一条长凳上,眼里噙满了泪花,但她强忍着不让泪水掉下来。在外婆的劝说下,只有闭着眼睛吃难以下吞的米糠度日。
②到了读书的年龄,开明的外婆东挪西借凑钱送母亲去上学。母亲自然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超常的勤奋,成绩十分优秀,后终因家庭严重经济危机,小学六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
③母亲长大后,和父亲由相识到相知、相爱。父亲高安师范毕业后在乡村一所小学教书。当时生产队要冬修水利,那年月分油分粮都按照农村户口多少分,冬修水利任务自然也按户口分。由于父亲在外地教书,周六才回家。全家3个农村户口(母亲加上奶奶、爷爷)的水利任务全落在母亲的双肩上。
④在农村夫妻双方大多是农村户口,两口子干起活来有帮手,一般是女的铲土,男的挑土。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干不了冬修水利这样的重活儿,铲土、挑土二合一全部由母亲承担,可想而知,这于母亲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那段时间,每天天麻麻亮,天边露出熹微的晨光。母亲就起床,做好简单的饭菜,用竹筒装好,扛起劳动工具加入冬修水利的队伍。一向好强的母亲, 干起活来不比男劳力差多少。地铲土,挑担从从客容,不急不慢,不像有的男劳力,拼命干一阵子活后,全身酸软,坐在地上歇息,慢腾腾地从口袋里掏出劣质香烟,大口大口地抽上半天。而母亲累了,只是抬起头望望蓝蓝的天空,透一口气,接着又干起活来。
⑤中饭时分,母亲把扁担一横,坐在上面,打开竹简,背着风吃饭。因为距家路途远,为了省时间,母亲和村民通常带饭菜冬修水利。饭毕,有的夫妻俩凑在一起家长里短聊起家事来,而母亲放下筷子,稍歇一会儿,就摸起扁担和铁锹干起活来。由于母亲争分夺秒地干活,一天下来, 她的劳动量不比夫妻俩的劳动量少,为此村民向地坚起了大拇指,每每这时,她莞尔一笑,低头继续干活。
⑥冬修水利很辛苦。常常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冬天北风呼啸,干活时即使身上衣服湿透了也不会觉得冷。当暮色降临,母亲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一吹,周身冷得瑟瑟发抖,身上起鸡皮疙瘩。母亲因此惠了几次重感。生产队长劝她休息,可她笑着说,没事,干干活就会好的。第二天,她依旧出现在冬修水利的战场上.....
⑦后来,母亲跟随父亲在外地教书。小学没毕业的母亲自然知道自己底子薄。母亲怕误人子弟,当东方破晓,她起床给自己“充电”——对着录音机学汉语拼音。有时为了读准一个音,地反复练习,不耻下问,问当校长的父亲,问同事;为了上好课,地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深入课堂听老教师上示范课……功夫不负苦心人。学末全乡质量抽查,地任教的二年级语文获得了全乡第三名(平行班13个),还获得了乡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尔后地任救三年级语文,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地大胆创新,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以模仿范文作文,下水作文教学为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同行的普遍关注。
⑧1987年12月18日,是一个灰色的日子。年仅45岁的父亲因公殉职。为了支撑这个破碎的家,坚强的母亲很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现在回忆起来清晰如昨天。其时家里有三亩责任田,山由于没有农耕技术。特别是双抢季节,只有花钱请人做,这给本来就拮据的家庭增加了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无奈之际,母亲对我说,孩子,你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万事开头难,跟着伯父学耕地吧。对农耕技术一窍不通的我, 在母亲的鼓励下,毅然地扶起了犁把……看到我扬鞭耕田的样子,母亲眼角漾起了笑的涟漪。我十分理解母亲,这是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作出的抉择啊!作为她唯一的儿子, 我能让她一已饱受生活打击, 没有丝毫怨言,默默忍受着苦和痛的母亲失望吗?
⑨千农活有时不分日夜。有一次黄昏,我在耕地,耕牛疲惫不堪,天渐渐暗下来了, 举目四望,村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陆续收工回家,广袤的田野显得异样的空旷而沉寂,耳畔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乌鸣声和清冷的狗吠,一 种凄凉和恐惧袭上心头,叫人不寒而柔。突然,耕牛呆立不动,我蓦然间记起了奶奶对我说过的话:牛不走是碰到了鬼。正当我万分惊慌之时,母亲肩头扛着一把铁锹,手里端着一杯茶出现在我面前。“天暗下来了, 我担心你口渴,给你送茶水来。”母亲站在我面前,我感到轻松而踏实,脸上洋溢着笑。
⑩月亮升起来了,弓儿似的挂在树梢上,如水的月辉泻满了田野。我还在田里“工作”,母亲坐在水沟边一直陪伴着我。不经意间,借着月光我看到了她的背有点儿驼,我诧异万分,母亲苍老了,生活的重压,父亲英年早逝对她的打击,严重地摧残了她的身心,她的背能不驼吗?
⑪2002年,全家乔迁县城,家境渐渐好起来,母亲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初来乍到,母亲颇不习惯,举目大多是陌生的面孔,整天待在家里,不愿出门,但凭着她和善的性格,很快和城里的老人打成了一片,早晚锻炼身体,唱歌、跳舞,生活很有规律,母亲的“心”仿佛年轻了许多,满是皱纹的脸上泛着红光,眉眼间时不时扑腾着笑意。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心里默默地为母亲祈祷:祝愿我的母亲、天底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
⑫我的母亲极普通,普通得就像沙漠里的一棵白杨。我心中的白杨,永远枝繁叶茂!
(选自网络,文章有删改)
【1】这篇叙事散文的线索有明线和暗线,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线: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文章第④段划线的句子。
母亲就起床,做好简单的饭菜,用竹简装好,扛起劳动工具加人冬修水利的队伍。
【3】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4】按照例句仿写两个句子。
例:母爱是一首田园诗。悠远宁净。
【5】说说文章题目《心中的白杨》的含义?
9、作文。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本文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为我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假如你是庭院里的一棵树,是街口的一个红绿灯,是天空中的一朵云,甚至是水中的一叶扁舟……你会有怎样的经历?会看到怎样的社会生活?又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请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①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