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小说集《彷徨》,其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江南水乡之感。
B.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母里德太太送到罗沃德孤儿院,在那里她虽然受到了所有老师的歧视,但结交了孤儿海伦,感受到了温暖。
C.《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从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D.《童年》中小茨冈想戏弄眼神不济的格里高里,在蜡烛上烧红了顶针,悄悄放到格里高里的手下边,不巧外祖父走来,把顶针戴上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心词前有多项定语,合理的顺序大致是:数量+所属+形容或描写。如:这是一件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珍贵的礼物。
B.“信天游”是一种陕北民歌,我们学的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就是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
C.《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D.《关雎》是一首古老的恋歌,出自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诗经》。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地方特色浓郁,作者是贺敬之。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儿童,“垂髫”指老人。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B.这次惊险刺激的三峡之旅,让我对大自然的造化叹为观止。
C.这次行动要随机应变,没有什么别的锦囊妙计。
D.刚才还是烈日当空,不一会儿大雨就汪洋恣肆地下了起来。
5、学校摄影社团想根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意境拍摄一个视频短片,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的拍摄脚本。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视频脚本(部分)
诗句 | 画面内容 | 画面声音 | 预期表达效果 |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茅草、江面、树木、水洼、诗人 | ① |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 |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被子、孩子、漏 屋、床、雨、诗人 | 雨声 | ② |
【2】诵读诗歌需要把握好重音,你认为画线句哪一个字或词语最需要重读?请说明理由。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海内存知己, 。
(3)浮光跃金, 。
(4)长风破浪会有时, 。
(5)《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动荡不安的痛苦的诗句 , 。
(6)对于不少普通老百姓来说,“中国梦”就是安居梦,就是杜甫曾经追求过“ , ”的梦想。(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
7、如果你在买书时没有找到《红星照耀中国》,你可以尝试搜索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____________。(书名)
8、(二)
那一地拾不起的乡愁
唐宝民
①1998年秋天,怀揣着一纸录取通知书,我离开了那个生长了近二十年的小山村,到千里之外的一所大学报到。以后的岁月里,求学、工作、流浪……我离故乡越来越遥远了。在一个明月朗照的夜晚,在遥远的异乡,我再次读到席慕蓉的那首《乡愁》:“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那一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我蓦然了悟,无论我走多远、走多久,都永远无法走出故乡的怀抱。
②前些天,电视台报道了一个老年人,17岁时闯关东来到东北,从此再也没回去过。今年他86岁了,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他最后的愿望,就是想看一眼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个小村子,但他已经无法行动了。电视台立即与老人故乡的媒体联系,故乡的电视台派记者专程到老人生活过的那个小村子,拍了很多张照片,还为老人准备了一捧家乡的黄土。当记者带着这捧土赶到老人家里,老人泪流满面……几天后,老人无憾地离去了。
③生命中曾有过一段流浪的日子,有漂泊,就会有乡愁。漂泊在外的游子,乡愁的感觉是最为深切的。身在异乡的孤独令人迷茫,迷茫的感受,与苍凉、落寞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旅况萧瑟的意境,弥漫着浓浓的客愁异乡的况味。那年秋天,我流浪到淮北的一个小镇,黄昏的薄暮轻卷着雁影,经霜的红叶已经开始惜别枝头,雁鸣日暮里,愁起绿波间,“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那一刻,我忽然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年少岁月,以及与故乡有关的所有往事。那天晚上,我在笔记本上抄下了这样的诗句:“瞬息的欢乐也许会成为永久的愁思,过去的追忆只能增加心中的苦涩,黄叶飘零啊,告诉我岁月在流逝,唯对故乡的爱使我感觉到了春的气息。”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人崔颢的这两句诗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寂寞孤独,家乡在哪里的困惑更牵惹出了客子的千古愁思;“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的这段话,从文化的高度上对乡愁的理念进行了解读。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写满了对故园的思念。席慕蓉诗中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就那么挺立在记忆中,永不老去;而我心目中的乡愁,则是一坛老酒,时间越久远越浓郁。
⑤任何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都怀有很深的感情,那是不可磨灭的记忆。然而很多人,又不愿回到故乡,因为故乡的变化,让他们感到陌生。身在故乡,他们却觉得自己仿佛又是个过客,驻足片刻后,便赶紧逃离。可出来后,又想着它,结果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乡愁是挥不去的思念,是记忆中一首古老的歌谣,是想家时扑簌而下的泪滴……故乡,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能让我找到一种灵魂的皈依感,在我的生命中,故乡不仅仅意味着空间地域的存在,它还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园。
⑥故乡伸手可触又遥不可及。
【1】第①段写“我”读席慕蓉的《乡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根据第②段中“一个老年人”最后的愿望,你认为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3】第③段抒写了“我”怎样的愁绪?
【4】第④⑤段画线句中的“时间”“空间”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余光中: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余光中所说的“乡愁”和本文中的“乡愁”有什么不同之处?
9、(题文)学过这个单元后,你一定联想到了令你陶醉的多娇江山。不必说五岳的高大巍峨,让人生发“一览众山小”的豪壮;不必说喜马拉雅雪峰的洁净,让人获得“心灵常拂拭,不使染尘埃”的人生启迪;不必说滚滚长江水,让人生发“浪花淘尽千古英雄”的感慨;不必说滔滔黄河浪,让人生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喟……就是一座座普通的小山、一条条不知名的小河,也常常令人流连忘返,赞叹“江山如此多娇”。
请以“江山多娇”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