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陨石 喧嚷 名副其实 出类拔萃
B.躁热 抉择 消声匿迹 不修边幅
C.缅怀 雾霭 熠熠烁烁 轻歌漫舞
D.帐篷 翌日 振耳欲聋 怡然自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而望(qiào)
B.瞬间(shùn) 酷似(kù) 屏息敛声(píng)
C.沸腾(fèi) 一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āo)
D.旋风(xuàn) 赢得(yíng) 惊讶不已(yà)
3、[词语擂台]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最痛莫如最爱的宠物丢失了,点滴思念化为行动,到处张贴“寻宠物启示”。
B.长沙是网红打卡城市,每到五一,十一假期,前来梅溪湖,洋湖,国金中心,岳麓山等景点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9月25日21时56分,中国国航CA552顺利抵达深圳宝安机场,在结束加拿大方面长达1030天的拘押后,孟晚舟成功获释,并在走下飞机后发表感言: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此番经历应证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4、下面各组词语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逊(xùn) 鬈发(quán) 庶出(sù) 长吁短叹(xǖ)
B.磬口(qìng) 鞺鞳(tāng) 胆怯(què) 互相轩(xuān)邈
C.哂笑(shěn) 牟(móu)取 苋菜(xiàn) 浩浩汤汤(shāng)
D.荸荠(bì) 门楣(méi) 真谛(dì) 曝沙之鸟(pù)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请你朗读第一节诗中的第一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理解。
6、古诗文名句填空
(1)淮南秋雨夜, 。
(2) ,不下旧帘遮。
(3)低头乍恐丹砂落, 。
(4)转觉鸬鹚毛色下, 。
(5) ,相伴过年华。
(6)临风一唳思何事, 。
(7) ,泥香带落花。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9)食不饱,力不足, 。
(10)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里斯朵夫的故事告诉了儿子怎样的生活道理?
【2】请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试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傅雷家书》的艺术特点。
8、阅读《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回答小题。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梁衡
①清代以前古人写西北的诗词中最常见的句子是:大漠孤烟、平沙无垠、白骨在野、春风不度等等。左宗棠和他的湘军改写了西北风物志,也改写了西北文学史。三千里大道,数百万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现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一笔重重的新绿,也给沉闷枯寂的西北诗坛带来了生机。一时以左公柳为题材的诗歌传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一个叫杨昌俊的左宗棠的部下真实地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并不是诗人,也未见再有其它的诗作行世,但只这一首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世。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
②文学反映现实,生活造就文学,这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清代之后,左公柳成了开发西北的标志,也成了历代文人竞相唱和的主题。就是解放后一段时间,史家对左宗棠或贬或缄之时,文人和民间对左公柳的歌颂也从未间断。如果以杨昌俊的诗打头,顺流而下足可以编出一部蔚为壮观的《左公柳诗文集》。这里面不乏名家之作。
③1934年春小说家张恨水游西北,是年正遇大旱,无奈之下百姓以柳树皮充饥。张 有感写了一首《竹枝词》:“大旱要谢左宗棠,种下垂柳绿两行。剩下树皮和草煮, 又充饭菜又充汤。”1935年7月名记者范长江到西北采访,左公柳也写入了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庄浪河东西两岸的冲击平原上杨柳相望,水渠交通……道旁尚间有左宗棠征新疆时所植柳树,古老苍劲,令人对左氏雄才大略不胜其企慕之思。”
④至于民间传说和一般文人笔下的诗画就更见真情。西北一直有左宗棠杀驴护树的传说。左最恨毁树,严令不许牲口啃食。左去世后不久,当时很有名的《点石斋画报》曾发表一幅《甘棠遗泽》图,再现左公大道的真实情景:山川逶迤,大道向天,绿柳浓荫中行人正在赶路。画上题字曰:“种树十余年来,浓阴蔽日,翠幄连云,六月徂暑者,荫赐于下,无不感文襄公(左宗棠身后谥文襄公)之德”,“手泽在途,口碑载道,千年遗爱”。
⑤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文学形象所意象化了的春风实际上就是左公精神。春风何能度玉门,为有振臂呼风人。左是在政治腐败,国危民穷,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下去西北的。按说他只有平乱之命,并无建设之责。但儒家的担当精神和胸中的才学让他觉得应该为整顿、开发西北尽一点力。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扫荡着那经年累世的污泥浊水。西北严酷的现实与一个南国饱学的儒生,砥砺出一串精神的火花,闪耀在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之上,绽放出一丝回暖的春意。
⑥左宗棠在西北开创的政治新风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强化国家主权,力主新疆建 省。他痛斥朝中那些放弃西北的谬论,前后五次上书吁请建省,终得批准,从此西北版图归一统。二是反贪倡廉。清晚期的政治已成糜烂之局,何况西北,鞭长莫及。地方官为所欲为,贪腐成性。他严查了几个地方和军队贪污、吃空额的典型,严立新规。而他自己高风亮节,以身作则,陕甘军费,每年过手1240万两白银,无一毫不清。西北十年,没有安排一个亲朋。有家乡远来投靠者都自费招待,又贴路费送回。三是惩治不作为。他最恨那些身居要位怕事、躲事、不干事的懒官、庸官,常驳回其文,令其重办,“如有一字含糊,定惟该道是问!”其严厉作风无人不怕。四是亲民恤下。战乱之后十室九空,左细心安排移民,村庄选址、沿途护送无不想到,又计算到牲畜、种子、口粮。光绪三年大旱,他命在西安开粥厂,路人都可来喝,多时一天七万人。他身为钦差、总督,又年过60,带兵时仍住帐篷。地方官劝他住馆舍,他说“斗帐虽寒,犹逾于士卒之苦也”。五是务实,不喜虚荣。他人还未到兰州,当地乡绅已为他修了一座歌功颂德的生祠,他立令拆毁。地方官员或前方将领有写信来问安者,他说百废待举,军务、政务这么忙,哪有时间听这些空话、套话,一律不看。他又兴办实业,引进洋人的技术修桥、开渠、办厂……
⑦中国历史上多是来自北方的入侵,造成北人南渡,无意中将先进文化带到南方。而左宗棠这次是南人北伐,收复失地,主动将先进的江南文化推广到了西北。历来的战争都是一次生态大破坏。而左宗棠这次是未打仗先栽树,硝烟中植桑棉,惊人地实现了一次与战争同步的生态大修复。恐怕史上也仅此一例。
⑧左宗棠性格决绝,办事认真,他抬棺西进,收失地,振颓政,救民生,这在晚清的落日残照中,在西北寒冷孤寂的大漠上,真不啻为一阵东来的春风悄然度玉门。而那三千里绿柳正是他春风中飘扬的旗帜。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描写西北的诗词人手。通过具体的词句,引出左宗棠为开发西北所做的杰出 贡献,进而启发读者对西北的现状进行反思。
B.第③段引用了张恨水和范长江的诗文。两作均展现了西北后来的环境,而且表明在左宗棠去世多年以后,左公柳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C.文中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在大西北“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他的“新 政”绽放出“春意”,在政治糜烂的晚清尤为可贵。
D.作者着重强调了左宗棠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官场上,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2】请解释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
【3】文章主要是写左宗棠对西北的贡献,却用大量笔墨写了诗画、传说对左公柳的歌颂。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谋篇布局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文中说,“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5】西北某地打算打造“左宗棠纪念之旅”旅游线路,请你为“左公柳”这一景点写一段介绍文字。
9、那声音,常在我耳畔
提示和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叙述有条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要完整,有真情实感。
(3)注意作文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