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 凌空 紧绷 眼花瞭乱
B. 颁发 苦似 轨迹 如梦初醒
C. 新秀 咆哮 娴熟 震耳欲聋
D. 遗嘱 由衷 萧洒 白手起家
2、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 《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 《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D.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不平凡”既是作者用来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总体结构是总-分-总。
C.郭沫若的《石榴》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来结构全文,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则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思路来结构全篇。
D.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以举例论证为主,而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则以道理论证为主。
4、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中,试验证明:金步甲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蜜蜂能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B.科普巨著《昆虫记》中,作者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该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C.类似“小蟋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浑身发灰,几近白色,立刻便与上面压着的土搏斗开来”这样的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的句子在《昆虫记》里常常出现。
D.《昆虫记》中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5、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语境默写。
旅途中的美景最不可辜负,诗文中的美景更让人流连忘返。郦道元在描写三峡的水时,用“_________,_________。”(《三峡》)写出了水流之疾;陶弘景在傍晚欣赏到了浑然不同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更在意看风景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春光难留时晏殊的怀旧之情。所有的旅程终将成为逝去的风景,留下的是我们对这段旅程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野望》)是王绩眺望山野时生发的隐逸山林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表达的是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的人生感慨。通过这场心灵之旅,同学们看到了山川湖海、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其实,只要我们始终葆有一颗细腻的心,那么,在任何地方我们都能够发现美好的事物。
7、名著阅读。
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
A.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②请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 A 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他,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 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他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
以上文段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人物), 关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是指他________的经历(事件)。
③下列与《飞向太空港》内容不符的一项是(_______)
A.该书主要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全过程。
B.“亚洲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的商业卫星。
C.“亚洲一号”卫星是在西昌卫生发射场发射升空的。
D.香港李嘉诚先生亲临卫星发射场观看卫星发射。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绵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①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如自然。
②海绵城市以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湖泊水系等建设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实现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功能。因此,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强调采用“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理念整合城市雨洪资源,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③从广义上讲,海绵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这一生命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狭义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分散、小规模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
④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⑤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城市超负荷运转,建设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从而改变了原本自然的下垫面条件;此外,建筑、道路、地面等设施的建设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使水资源自然滞蓄能力锐减。调查显示:城市地区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被排放,雨水资源流失、径流污染增加、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城市的有序运行。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方。
⑥研究表明,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地面、生物滞留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对综合雨水径流大小有一定影响,可以减少进入管道的雨水量;大面积透水铺装及下凹式绿地等雨水控制和利用措施对小区综合径流的削减作用也十分明显,尤其在低重现期时效果更明显。通过上述手段,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此,要转变过去末端治理的传统观念,通过“渗透、滞流、蓄存、净化、利用、排放”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全过程地管理雨水,实现综合、生态排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⑦基于以上理念,英国提出“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DrainageSystems)”的概念,其基本原理是模仿自然过程,先存蓄雨水然后缓慢释放,促进雨水下渗,并运用设计技术过滤污染物,控制流速,创造宜人的环境。澳大利亚提出“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SensitiveUrbanDesign)”的思路,在城市开发中保护水质,将雨水处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降低雨水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其实质是将雨水从源头上进行收集、控制,减少暴雨径流与水资源浪费,不失为一种新型节水技术。此外,德国、新西兰等国家也基于雨水管理提出了相应的低影响开发措施。
⑧中国在城市建设和治水方面参照了上述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城镇化的特色,强调绿色、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例如,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降低雨水径流量和高峰流量,以减少对下游受纳水体的冲击;保证透水地面比例,使土地开发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和生态系统;此外,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实现防治内涝灾害、控制面源污染、提高雨水利用程度等目标。
⑨要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就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经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控制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强调“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
B.海绵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
C.从狭义上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集中、大规顿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
D.中国在城市建设和治水方面完全借鉴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经验,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城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为总分的结构,从多角度对海绵城市进行了介绍。
B.第②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海绵城市的特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
D.第⑦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国外海绵城市的先进经验。
【3】请根据上文有关“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谈谈海绵城市解决了传统城市建设存在的哪些问题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挂在嘴上,刻在心里;激励他人,鞭策自己。它是“我最得意的一句话”。
请以为“我最得意的一句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