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是因为进一步提高返回任务执行效率,缩短地面飞控实施时间,提高航天员返回舒适度。(“因为”改为“为了”)
B.6月1日起,上海市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回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将“回复”改为“恢复”)
C.多年来,获得“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的陈健伟夫妻俩真心待人、和睦邻里,一家人互相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在“和睦邻里”后加上“的行为”)
D.随着道路和周边环境的改善,金灶镇徐寮村“红军洞”日渐逐步成为红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删去“逐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 依傍(bàng) 轩榭(xiè)
B.轧碎(yà) 河堤(tī) 记载(zǎi)
C.喧嚣(xiāo) 题跋(fù) 遒劲(qiú)
D.刹那(chà) 罅隙(xià) 对称(chèng)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这样的宣讲,为山村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期待为孩子们注入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为国争光的“催化剂”。
B.设置一块电子提示牌,采购费、电费、维护费支出不菲,更重要的是,放在此路段作用和效果有限。
C.他创建的“山水程式”画风,奠定了所谓“正统画派”的基础;他所创造的“秀逸一路”的书法风格,开创了一代新风。
D.治水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要算政治账,也要算民生账,我市治水工作目前已进入强力攻坚期。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A. 扶:沿着。
B. 志:用符号做标记。
C. 诣:晋谒,拜见。
D. 寻:不久。
5、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围绕一个“ ”字,描绘了荒凉的塞外秋景图。
【2】阅读划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3】古诗词中,以秋天景物入诗的句子有很多。除本诗外,你还能记起哪些句子?(填出两句即可)
6、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淮南秋雨夜, 。 ② ,怅望青田云水遥。
③翅湿沾微雨, 。 ④ ,草色入帘青。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 ⑥ ,小桥流水人家。
⑦俱怀逸兴壮思飞, 。 ⑧ ,无案牍之劳形。
⑨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⑩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A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②“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A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③“虽然A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A的妻子也是如此。”
④A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杀害,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A。据说,如果A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上面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选文中的A是谁?结合上面选文的描写,简述你对A这个人物的印象。
【2】结合选段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3】结合整部作品,分析《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深刻含义。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学生劳动教育
【材料一】
家长1: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2: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3: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有什么意义。
家长4:现在学习压力那么大,每天做作业都要花大量时间,做完作业就该睡觉了,哪里有时间做家务。
9月-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 统计数据 | ||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 很有必要 | 没有,瞎耽误工夫 | 无所谓或讨厌 |
13% | 16% | 71% | |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 开设了 | 未开设 | 不清楚 |
33% | 33% | 34% | |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 是 | 否 | 不清楚 |
3% | 79% | 18% |
【材料二】
①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有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72%的中国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
②“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辽宁一名专家表示,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
③据调查,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
【材料三】
①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②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而不爱劳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
③可是,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为什么被漠视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认为,许多人不是完全不明白,而是被应试教育裹挟了。应试教育是一种反生活教育,自然会轻视劳动教育。
④“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的认识,因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强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孙云晓说。
【材料四】
①开展劳动教育最关键的是避免把劳动教育变成作秀表演或花边点缀,真正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②紧紧扭住一个“观”字。“如果心不想出发,脚就不会行动。”劳动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们学会劳动技能,而是要让“热爱劳动、尊崇劳动”的观念住进孩子们的头脑和心房。要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需要感受,需要体验。我上中学的时候,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设置一个勤工俭学周,这一周同学们有时上山挖药材,有时下地捡花生,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到学校换取笔记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那种劳动后的满足感至今记忆犹新,“用汗水换来的才最踏实”的理念也始终铭记。
③牢牢盯住一个“适”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劳动教育更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比如农村学校,可能有亲近土地的天然优势,体验农耕是很好的选择;城市学校,可能不是水泥场院就是塑胶操场,就需要另辟课堂,扫扫马路、送送快递、去去养老院,都可以找到劳动的快乐。
④时时关注一个“合”字。让劳动教育落地落实,不是一人之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试想,如果学校安排了劳动课程,但家长却不理解、舍不得,孩子到了家里还是“小皇帝”,无异于一曝十寒,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反过来,如果学校很积极、家长挺支持,但整个教育体制还是唯分数论,劳动教育难免沦为纸上谈兵。
【1】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答。
【2】下面对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研究表明,不热爱劳动的人,在生活和职场中更容易成为失败者。
B.一直以来,我国的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也已经被忽视。
C.对学生来讲,适当的劳动不仅仅不耽误学习,而且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D.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的劳动时间严重偏低,甚至某些高中学生连基本的劳动技能也没掌握。
【3】如何才能真正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请结合材料四进行概括。
【4】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家长、学校看不到劳动对人的好处,是因为以往的应试教育裹挟住人们的思想观念。
B.孩子不做家务的原因是“没时间”“不会劳动”,这与材料一中“家长4”的看法一致。
C.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超过93%的学生不愿意将来当技术工人或农民。
D.材料四画线句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要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需要感受,需要体验”这一观点。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成长中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它,合理地加以排遣,这样狂风骤雨后天空依然阳光明媚。
请以“何以解忧,唯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立意自定。
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套作。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