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作品中处处有美食的踪迹。以下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饮食是节日习俗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B.《虽有嘉肴》选自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课文开头以“虽有嘉肴”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下文论述教与学关系作铺垫。
C.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武陵渔人偶入桃花源,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款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D.鲁迅在小说《社戏》中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少年“我”在平桥村看戏以及吃美味的罗汉豆的故事,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踊跃 姣洁 撺掇 马前卒
B. 恬静 严峻 缈远 风萧萧
C. 拘束 震撼 辐射 暖融融
D. 退色 燎原 思慕 熙熙然
3、下列有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它为“诗三百”。
B.学习仿写,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总之,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一种艺术经验的总结。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凫水(fú) 归省(xǐnɡ) 斡旋(gàn) 絮叨(xù)
B. 桕树(jiù) 挑剔(tì) 争讼(sòng) 蕴藻(zǎo)
C. 心旌(jīng) 闭塞(sè) 冗杂(rǒnɡ) 思慕(mù)
D. 过瘾(yǐn) 铿然(jiān) 棹船(zhào) 蓦然(mò)
5、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律诗的格律要求比较严谨,本诗押______韵。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暮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形象鲜活,色彩鲜明。
B.颔联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勾画和渲染了黄莺争树,燕子啄泥的画面。
C.颈联中“渐欲”“才能”两个词,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全诗寓情于景,不仅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喜爱之情,还流露出些许的惋惜。
6、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 ( 杜牧《赤壁》)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国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它是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的恬淡闲适;也是李贺“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的壮志豪情。
7、名著阅读与语文实践。
(1)“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
①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
②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
(2)他虽嫉恶如仇,却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
猜猜这段文字说的应该是 (填人名)。另写出关于他的一个情节: 。
(3)在本期校刊“专家品鉴”栏目中,有人撰写了一则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上联:智多星巧取生辰纲,神机妙算。
下联: 。
8、文学类文本阅读
边城端午
①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②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③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④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⑤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青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但一到次子傩送年过十二岁时,已能入水闭铺汆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从水中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了。”于是当真就不下水与人来竞争捉鸭子。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⑥天保傩送两人皆是当地泅水划船好选手。
⑦端午又快来了,初五划船,河街上初一开会,就决定了属于河街的那只船当天入水。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向上行,随了陆路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枝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
⑧那时节还是上午,到了午后,对河渔人的龙船也下了水,两只龙船就开始预习种种竞赛的方法。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许多人从这鼓声中,感到了节日临近的欢悦。
⑨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⑩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
“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可是一会儿那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选自沈从文《边城》
【1】第①段中提到节日“兴奋了这地方的人”,下文第②段中“这地方的人”兴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品析加点字的妙处。)
(2)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了。”(品味顺顺话语中传达的含义和情感。)
【3】选文结尾部分提到黄狗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评价,《边城》刻画的是一个近乎“世外桃源”的乡村社会,你赞同这种看法吗?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本学期所学的《桃花源记》,谈谈你的看法。
9、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而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拼搏过、哀伤过、感动过的片段,如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新鲜的亮色。
请以“开在记忆中的花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5)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作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