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C.《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到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2、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其间一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荇、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归省(shěng) 撺掇(cuān) 凫水(fú)
B.欺侮(wǔ) 糜子(mí) 脑畔(pàn) 怅惘(wǎng)
C.斡旋(wò) 晦暗(huì) 亢奋(kàng) 连翘(qiáo)
D.羁绊(pàn) 磅礴(bó) 褪色(tuì) 鸟臀目(tún)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壬寅年伊始,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新春“冬奥之约”,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B.美国诺奖得主斯底格里茨在《美国真相》一书中犀利指出,横亘在上层和下层之间日益加强的鸿沟是美国当前困境的根源所在。
C.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秉持以客观纪录为创作原则,讲述了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不同身份的人在特殊时期守望相助的真情故事。
D.记者们将用眼力捕捉中国故事,用脑力解读人民情怀,用笔力诠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彩华章,为时代丰碑标注新的高度,为社会进步提供信仰的力量。
5、诗歌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辽远的属国慰问边关守军。
B.颔联以“征蓬”和“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来报:“统帅正在前线。”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4)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把(文天祥《过零丁洋》补充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坐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
(2)加点的词语“染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面线的句子改为反向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8、阅读《你了解大脑吗》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了解大脑吗
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25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为了增加新生儿大脑健康的概率,大多数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间的网络还没有接通。几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左右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大概从这时开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基本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20岁的时候,额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人阶段,人们仍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岁至90岁,大脑会减轻5%至10%的重量。尽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
【1】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C.大脑的成长
D.脑细胞的衰退
【2】下面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胎儿的大脑以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多了一倍。
B.婴儿还未出生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婴儿也就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
C.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身体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对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
D.大脑的重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人类认知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理说明文。
B.第①②③段中加点词“大多数”“几乎”“左右”“基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
D.本文按照“婴儿——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狐狸掉到了井里,不论它如何挣扎都不能爬上去。一只口渴的山羊看见了水井和井中的狐狸。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它一边喝水,一边极力赞美井水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它一起痛饮。山羊信以为真,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
喝完水,山羊就不得不与狐狸共同商议爬上去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对山羊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趴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不就都得救了吗?”山羊同意了狐狸的提议。可狐狸上去以后,却要独自逃离。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想清楚出路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了。”山羊只好懊悔地呆在井底。
山羊的悲剧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我们要经过思考再作出决定。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