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马鞍山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C.《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到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 2、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其间一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荇、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 3、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辈(háng)        归省(shěng)     掇(cuān)        水(fú)

    B.(wǔ)            子(mí)          (pàn)          (wǎng)

    C.旋(wò)            暗(huì)        奋(kàng)        (qiáo)

    D.(pàn)          (bó)          色(tuì)         目(tún)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壬寅年伊始,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新春“冬奥之约”,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B.美国诺奖得主斯底格里茨在《美国真相》一书中犀利指出,横亘在上层和下层之间日益加强的鸿沟是美国当前困境的根源所在。

    C.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秉持以客观纪录为创作原则,讲述了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不同身份的人在特殊时期守望相助的真情故事。

    D.记者们将用眼力捕捉中国故事,用脑力解读人民情怀,用笔力诠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彩华章,为时代丰碑标注新的高度,为社会进步提供信仰的力量。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诗歌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辽远的属国慰问边关守军。

    B.颔联以“征蓬”和“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来报:“统帅正在前线。”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4)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把(文天祥《过零丁洋》补充完整。

    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坐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

    (2)加点的词语“染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面线的句子改为反向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你了解大脑吗》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了解大脑吗

    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25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为了增加新生儿大脑健康的概率,大多数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间的网络还没有接通。几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左右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大概从这时开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基本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20岁的时候,额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人阶段,人们仍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岁至90岁,大脑会减轻5%至10%的重量。尽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

    【1】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C.大脑的成长

    D.脑细胞的衰退

    【2】下面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胎儿的大脑以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多了一倍。

    B.婴儿还未出生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婴儿也就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

    C.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身体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对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

    D.大脑的重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人类认知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理说明文。

    B.第①②③段中加点词“大多数”“几乎”“左右”“基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

    D.本文按照“婴儿——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狐狸掉到了井里,不论它如何挣扎都不能爬上去。一只口渴的山羊看见了水井和井中的狐狸。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它一边喝水,一边极力赞美井水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它一起痛饮。山羊信以为真,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

    喝完水,山羊就不得不与狐狸共同商议爬上去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对山羊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趴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不就都得救了吗?”山羊同意了狐狸的提议。可狐狸上去以后,却要独自逃离。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想清楚出路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了。”山羊只好懊悔地呆在井底。

    山羊的悲剧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我们要经过思考再作出决定。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