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附和(hè) 滑稽(jì) 钦差(qīn) 陛下(bì)
B. 赏赐(sì) 头衔(xián) 爵士(jué) 花纹(wén)
C. 炫耀(yào) 愚蠢(chǔn) 妥当(tuǒ) 呈报(chéng)
D. 系上(jì) 勋章(xūn) 更衣(gēng) 称职(chèng)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目前,一些文化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问题,群众十分反感。
B. 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C.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 ,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D. 老李的才干在公司里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但经理却不重用他,实在可惜。
3、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社戏》一文,作者通过写戏前波折、看戏过程、戏后归航来表现“我”所受到的优待,抒发“我”对那段美好生活的怀念眷恋之情。
B.《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终成眷属的喜悦,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C.《一滴水经过丽江》文章的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又留有悬念,别出新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英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多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挣脱(zhèng) 归省(xǐng) 翌日(yì) 无可指摘(zāi)
B.卑鄙(bǐ) 夙愿(sù) 龟裂(guī) 接踵而至(zhǒng)
C.缄默(jiān) 襁褓(qiáng) 瞭望(liào) 挑拨离间(jiàn)
D.拙劣(zhuō) 连翘(qiáo) 狩猎(shòu) 拾级而上(shè)
5、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铿然:象声词。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热爱自然、豁达乐观的思想情趣?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默写。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4)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8)__________,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9)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10)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1)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名著阅读。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根据下面有关出身与家庭、外貌形象、成长经历的材料,分别写出材料中的“我”“他”指的是谁。
A.我于一八八六年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_______
B.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_______
(2)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眼中的贺龙的形象。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石碾磨痕
①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解决了粮食加工的问题。不知道先人的奇思妙想是灵光一现偶然得之,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
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石头曾被孜孜以求的祖先雕琢成器:石铲、石刀、石斧、石镰、石锄……在一块块石头的青灰底色上,灿然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
③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砣子上用铁轴套连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石碾框,碾框外头的圆孔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
④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一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它把人与乡村的感情碾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纯。
⑤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人走驴踩,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着风风火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哪一种都少不了和石碾的相亲相爱。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小心地捧一把碾好的谷子,轻轻地将谷糠吹去,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灿的小米。
⑥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就不能不怀想石碾的恩情。石碾不停地碾着,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
⑦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认真扮靓村庄素淡而悠闲的光阴,独自回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1】读了文章①~⑤段,你觉得石碾有哪些特征?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
【4】“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体现在哪些方面?
【5】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的类似于石碾这样的古物件都被废弃或被破坏,结合本文,请谈谈你的看法。
9、题目:这样的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