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词“我在家”、“我在家学习”、“我在学习”词性一样。
B.短语“文明习惯”、“幸福指数”“凝铸信念”和“留守儿童”的结构相同。
C.“由转基因羊奶纤维造出的布,是阻挡枪弹射击的理想材料。”这个句子主干是“布是材料。”
D.“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请将关于“诚信”的事例分类,下列故事不宜放在“国家之信”主题类的是( )
A.张仪承诺赠地六百里 商鞅立木
B.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公子重耳承诺退避三舍
C.曾子烹彘 季布一诺千金
D.季札挂剑 曹操断发示诚信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发展”后加上“战略”)
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C.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删去“犯法”)
D.检验一项改革措施的合理性关键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将“的合理性”改为“是否合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B. 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删去“学校的”)
C. 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D.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在“保护”后加“意识”)
5、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从《卖炭翁》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卖炭翁》中是怎样刻画卖炭老人形象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做简要分析。
6、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而没途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晓喻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两句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看到了吧,事实与寓言里虚构的形象完全相反。真正的求食者是A,胆大妄为,抢劫时毫不畏惧;而B才是自愿与别人分享果实的能工巧匠。还有一个更能说明角色颠倒的细节。在五六个星期欢乐的时光之后,这些歌者筋疲力尽,结束了生命,从树上掉了下来。尸体被太阳晒干了,路过的行人从上面踩来踩去,之后被一直在寻找战利品的强盗A撞上了。它们撕开这丰盛的战利品,肢解,弄碎,把它们变成碎屑之后运进储藏室。有些A,甚至在B还有生命体征,翅膀还在微微颤动的时候,就把它拖走,进行肢解。B当时一定很伤心。这种残忍的细节,体现了两类昆虫之间真正的关系。
(选自《昆虫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文中的A是________,B是________。选文提到的寓言是指________写的寓言。
【2】联系整本书内容,说说选文提到的寓言中的A和B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法布尔眼中的A和B又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
⑴寓言中的A:_______
⑵寓言中的B:_______
⑶法布尔眼中的A:______
⑷法布尔眼中的B:______
【3】《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的美誉。请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语言的特点。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的月饼
①记得我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就特别羡慕店里卖的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那时就只是这样传统月饼老几样,哪里有如今又是水果馅又是海鲜馅,居然还有什么人参馅,花脸一样百变时尚起来。可那时中秋的月饼在北京城里绝对的地道,做工地道,包装也地道,装在油篓或纸匣子里,顶上面再包一张红纸,简朴,却透着喜兴,旧时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②只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月饼,年年中秋节,都是母亲自己做月饼。说老实话,她老人家的月饼是不仅远远赶不上致美斋或稻香村的味道,就连我家门口小店里的月饼的味道也赶不上。但母亲做月饼总是能够给全家带来快乐,节日的气氛就是这样从母亲开始着手做月饼弥漫开来的。
③母亲先剥好了瓜子、花生和核桃仁,搀上桂花和用擀面棍擀碎的冰糖渣儿,撒上青丝红丝,再浇上香油,拌上点儿湿面粉,切成一小方块一小方块的,便是月饼馅了。然后,母亲用香油和面,用擀面棍擀成圆圆的小薄饼,包上馅,再在中间点上小红点儿,就开始上锅煎了。怕饼厚煎不熟,母亲总是把饼用擀面棍擀得很薄,我总觉得这样薄,不是和一般的馅饼一样了吗?而店里卖的月饼,都是厚厚的,就像京戏里武生或老生脚底下踩着厚厚的高底靴,那才叫角儿,那才叫做月饼嘛。
④每次和母亲争,母亲每次都会说:“那是店里的月饼,这是咱家的月饼。”这样简单的解释怎么能够说服我呢?便总觉得没有外面店里卖的月饼好,嘴里吃着母亲做的月饼,心里还是惦记着外面店里卖的月饼,总觉得外面的月亮比自己家里的圆,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母亲亲手做的月饼,是外面绝对买不到的月饼。当然,明白这一点,是在我长大以后,小时候,孩子都是不大懂事的。
⑤好多年前,母亲还在世的时候,中秋节时,我别出心裁请母亲动手再做做月饼给全家吃,其实,是为了给儿子吃。那时,儿子刚刚上小学,为了让他尝尝以往jiān xīn日子的味道, 别一天到晚吃凉不管酸。多年不自己做月饼的母亲来了情绪,开始兴致勃勃地做馅、和面、点红点儿,上锅煎饼,一个人拳打脚踢,满屋子香飘四溢。月饼做好了,儿子咬了两口就扔下了。他还是愿意到外面去买商店里的月饼吃,特别要吃双黄莲蓉。
⑥如今,谁还会在家里自己动手做月饼?谁又会愿意吃这样的月饼呢?都说岁月流逝,其实,流逝的岂止是岁月?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ān xīn(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第④段画线句,分析画线句的含义。
【3】下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交代了母亲自己做月饼的原因以及带来全家的快乐的节日气氛。
B.第③段的“剥”“撒”“浇”等动词表现了母亲制作月饼时动作的娴熟。
C.第③段将母亲月饼的“薄”与店里月饼的“厚”形成对比,为下文我的不满埋伏笔。
D.第⑥段写多年前我还请母亲为全家做月饼,是为了让儿子体验过去的生活。
【4】将第⑥段与下面这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
如今,很少会有人在家里自己动手做月饼了,也少有人愿意吃这样的月饼了。都说岁月流逝,其实,流逝的不止是岁月。
9、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 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不得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