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B.全石以为底 中轩敞者为舱
C.鸡犬相闻 其两膝相比者
D.潭西南而望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关于傅聪在国外的语言问题,傅雷用自己当年在法国留学的经历,建议他突击学习、尽快掌握。
B.傅雷认为自己因不懂得“做爸爸的艺术”,给傅聪带去了痛苦的童年。
C.傅雷和傅聪在信中交流的内容,不止于家常琐碎和音乐,也会谈及他自己的翻译工作。
D.傅雷在信中希望傅聪努力学习,保重身体,不要辜负家庭的苦心和国家的期望,亦可见出傅雷对国家深厚的感情。
3、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爱岗敬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A.共和国宏伟大厦是由一个个行业、一个个岗位的“砖瓦”筑就的。B.立足平凡岗位、人人争先创优,“百职如是,各举其业。”方能众志成城、集聚众力。C.三百六十行,倘若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齐心敬业、履职尽责、勤勉奉献,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D.正因此,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民族。
A.A
B.B
C.C
D.D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o) 屏息(bǐng) 狼藉(jí) 振聋发聩(guì)
B.佃农(diàn) 衙门(yá) 炫耀(xuàn) 不辍劳作(chuò)
C.烂漫(màn) 喝采(hé) 诘责(jí) 恹恹欲睡(yān)
D.滞留(zhì) 炽热(zhì) 踱步(duò) 坦荡如砥(dǐ)
5、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在领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默写填空。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老山界》)
④杜甫《春望》中,真切表达战乱中的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信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当时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1)文段选自《昆虫记》,其有“ ”之美誉,作者是法国作家 。
(2)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说说鲁迅这么评价的原因。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
行云
①有几个年头没有回老家了,今年清明时节,我便随几个儿时的朋友回了趟老家。
②一进村口,我不由得向那个向阳的暖风ロ望去。那里便是老屋的居所,那里会有一缕炊烟缭绕,烟里飘来饭的香味,每到我疯玩得肚子饿了的时候,就会朝着老屋望去,看到了那缕炊烟,就知道能吃饭了,便赶快地往家跑。我的母亲也必然是站在大门口眺望,等待着我们几个孩子和父亲回家吃饭。
③离家门口还老远我就会喊一声“妈”,然后直嚷着“饿”跑进了门,这时母亲总是面露微笑,慈样的看着我说:“快去洗手,你爹回来就吃。”
④可今天那里什么也看不到,只能望到那个土坡,那土坡黄得有点泛白,就像一位久病虚弱的老人,就那么直直的悬挂在蓝天下。那蓝天也蓝得有点不像话,居然连一丝云雾都找不到,蓝得有点让人感觉不真实。就连那平时飞来飞去的乌鸦、喜鹊、麻雀,也似乎看不见飞翔。那里很安静,静得有点瘆人。
⑤老屋高我越来越近了,我的心反而一阵忐忑。走进院落,我的心彻底乱了。那个干净整洁、齐楚的院落不见了。大门就像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一位老人,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显出无尽的沧桑与凄凉。大门一边的院墙倒塌了,那砖头碎片像被人遗弃的垃圾,滚了一坡,院子里杂草丛生,废纸片、啤酒瓶、石头、柴棍扔得到处都是。那两间老屋像两位孤寂的老人,在默默的承受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⑥记得每天中午,母亲早已做好了饭,父亲也回来了,在等我们这些还没有放学的孩子回家吃饭。母亲总是拿一小板凳坐在门ロ,那里很暖和,被太阳晒得热烘烘的。父亲也总是坐在另一边抽着那永远抽不够的早烟卷。院子总被父亲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一根杂草。母亲还在院里种着一圈花。每到夏秋之际,老屋就徜徉在花的海洋里了。
⑦可是,现在老屋不仅没有被人收拾的迹象,就连那一直站在电线上叽叽喳喳说个没完的喜鹊、麻雀也不见一只。老屋窗棂上的窗纸早已破成了一个个的黑洞,就像穿着一件凌乱不堪的破衣服一样。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满院的萧索,满院的荒凉,我的心也不免悲凉起来。
⑧老屋曾是那样的温馨。这里有有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这里培植、沉淀着我们一家人浓浓的亲情。那一景景,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那样的清晣,那样的温馨,那样的令人难以忘怀。
⑨我没有打开那锁,我甚至没有动院子里的一棵杂草,慢慢地退了出来,我不愿再打扰老屋的清净,也不愿打破这里的一切。我知道这里不会有人回来住了,我们这些孩子都在城里,早已有了另一个温暖的小屋。就连父亲也在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被我们接到了城里。这里除了还有一点回忆之外,已变得无牵无挂了。
⑩老屋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里,慢慢的一天天的在变老,直到死亡,她失去了曾经无可替代的价值。它的存在,甚至有些多余。
我又想到人,我们每个人都不正像这老屋吗?有过童年、壮年、老年,我们也有过辉煌的时代,我们也曾是那么的重要,无可替代,但我们也会老,老了的我们同样什么也做不了了。老了的我们难道也像这老屋一样已显多余的等待死亡,或者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享受子女的孝顺吗?
不,我们人跟老屋不一样、我们不能活成老屋那样,在死亡的等待中承受煎熬、我们可以趁着还未老,去创造价值,创造我们一生一世也用不完的价值,创造那永不过时的价值。我们活在世上一趟,不能像老屋一样,只留下了一些回忆,我们还应该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文章,比如字画,还比如宝贵的经验……
要离开老屋了,我的心已不像起初那样的悲凉了。春风欢快的吻来,一阵清爽从心底升起,还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湛蓝。我不再去想那老屋了,贪婪地享受着这清新自然、暖和柔顺的乡村才特有的空气。
(摘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老屋在“我”记忆中有哪些“温馨”的印记?
【2】第⑥段画线句“老屋离我越来越近了”,为什么“我的心反而一阵志忑”?
【3】请结合文意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要离开老屋了,我的心已不像起初那样的悲凉了。
【4】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对其作简要赏析。
【5】新农村建设,老百姓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好。大批老屋闲置,逐渐破败。有人认为老屋应该推倒还原成土地;有人认为老屋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应保存下来。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简述理由。
9、北风已有些料峭。一季花开,又一季花落。山野,那光秃秃的枝干,已成为冬日的使者,坚守着一片空旷。在这寡淡的季节里,我总以虔诚的姿态,将心事在阳光下晾晒,过去的点点滴滴也会泛起涟漪,那些相逢在岁月之初的亲人、师长、挚友、好心人……成为留在我记忆里的、驱散寒冷的那抹色彩,不失,不忘。
请以“冬日里的那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作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