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翰林 纤维 斟酌 洗涤 虬枝 慷慨激昂
B.擅长 瞻仰 蔷薇 茸毛 狼籍 俯仰生姿
C.挑衅 嶙峋 推祟 吆喝 倦怠 摩肩接踵
D.喧嚣 蔓延 蓠笆 凋谢 踌躇 惟妙惟肖
2、下列关于语法及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位父亲在他80年出生的儿子的生日宴会上说他儿子已步入不惑之年。
B.《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的北岸。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个句子是陈述句。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着落(zhuó) 畸形(jī) 诘责(jié) 殚精竭虑(dān)
B.辍学(zhuì) 锃亮(zèng) 炽热(zhì) 惟妙惟肖(xiào)
C.勾留(gòu) 濒临(bīng) 嶙峋(líng) 重峦叠嶂(luán)
D.绢本(juàn) 遒劲(jìn) 鲜腴 (yŭ) 瞠目结舌(chēn)
4、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明当时根本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他了。
B.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D.临近期末,各种考试接踵而至,我都快麻木了。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寄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海内”与“天涯”相对,对仗工整自然。写出只要友情深厚,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样亲近。
D.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6、默写古诗文。
漫步于古典诗歌的殿堂,我们可以欣赏东皋“树树皆秋色,(1)____________”(《野望》)的山野秋景;可以神往《记承天寺夜游》中“(2)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描写月色不着一个月字,却满目月华;可以品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3)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塞外大漠壮丽之美;可以观赏钱塘湖“乱花渐欲迷人眼,(4)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的初春美景;可以跟着郦道元体会夏水的急湍;可以随李白乘舟东下,看那大江在原野中尽情奔腾的磅礴气势“(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可以随崔颢于黄鹤楼看晴空下的郁郁草树“(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我们会感受到刘桢借青树的刚劲,明志向之坚贞“(7)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而老当益壮的曹操则借物喻人向我们传递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8)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龟虽寿》)。
7、阅读《傅雷家书》中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书中傅雷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B.《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对待生活。“赤子之心”是其贯穿的精神,也是傅雷做人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C.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常用大量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等,表现出他对儿子在艺术道路上成长的关注。
D.傅雷夫妇的骨灰安葬在他们的家乡—上海浦东,而墓碑的正面则镌刻着《傅雷家书》中的名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流浪”靠谱吗
①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的好评。那么,这部电影里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
流浪,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
②《流浪地球》中最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是,利用成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离开太阳系。这就得说说让地球离开太阳系需要多少能量了。
③“地球挠太阳运行,离开太阳系,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分析。
④而当前人类生产的能源,可以拿全球发电量来估计。据统计,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大概是2551TWh,大约合9.21×1019焦耳。
⑤“也就是说,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周礼勇说。
⑥总之,带着地球去流浪,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行星发动机要承担这一任务,那得无比厉害才行。
重核聚变,目前只是科幻
⑦在《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实现上述任务,靠的是重核聚变技术。
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素反应,聚合成一个质量素更重的核素。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比如,轴-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
⑨“从现代核物理知识来看,90号以上的元素有裂变趋势,10号以下的元素有聚变趋势。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蒙大桥说。
⑩看来,这样的行星发动机,目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了。
⑪《流浪地球》的结尾十分惊险刺激:眼看地球离木星越来越近,情况万分危急,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漩涡。
⑫对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支招说,他有更好的点燃木星的办法:例如,可以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毕竟核聚变反应需要使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火。
⑬“理论上可以,但需要功率足够强大才行。”蒙大桥分析说,按照这一思路,点燃木星的速度确实更快,但惊险程度就会少了几分。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
⑭电影里,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要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现实中太阳也会如此吗?
⑮从恒星的演化规律上来讲,太阳是会有熄灭的一天,不过是在遥远的50亿年之后。简单来讲,当太阳核心中的氢燃烧殆尽,生成氦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释放的能量进一步升高温度,点燃核心周围的氢壳层,然后太阳迅速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⑯有理论认为,太阳演化生成的红巨星非常巨大,最远能够膨胀到地球轨道。这样,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会逐渐坠入太阳而毁灭。其实,早在太阳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胀的红巨星烤干,不复存在。
⑰凌晨(科幻作家):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讲解说明。可以确定的是,国产科幻电影引起这么热闹的讨论,还是第一次。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很多观众对其中的科学情节“揪“着不放。探讨过程中,一些干巴巴的科学问题也变得有趣起来。尽管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但它所引发的公众对于科学的关注,已足以令人欣慰。
(选自《科技日报》,略有剔改)
【1】依据材料,请回答《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
【2】划线句中哪个词能体现语言的严谨性,请说明理由。
地球绕太阳运行,离开太阳系,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焦耳。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约9.21×1019焦耳,人类用29万亿年的发电量,一定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
B.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比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木星方法更好,但惊险程度就会少一些,电影(流浪地球》选用了后者。
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重核聚变没有理论基础,因此不可能实现。
D.科幻作家凌晨认为科幻作品中的科普功能,是为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因此更注重科学思维和方法,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不重要。
9、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其实,我真的很不错”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你可能因学习中的困难、低谷而消沉怀疑过,因成长路上的羁绊、挫折而彷徨迷茫过;可能你也曾因失败自卑过,因误会颓废过……尽管如此,但你肯定从未停下过前进的步伐,因为你也想骄傲地告诉大家:“其实,我真的很不错。”
(2)请以“ 最 ”为题作文。现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你是我最敬佩的人”、“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我最感动的事”……),然后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要求符合题意,文体规范,结构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③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作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