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B.《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B.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秋天的成都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凌空(líng) 建树 娴熟( xián) 深恶痛疾
B.诘责(jí) 屏息 匿名(nì ) 抑扬顿措
C.翘首(qiáo ) 溃退 绯红(fēi) 正襟危坐
D.篡改(cuàn) 彰显 禁锢(gù) 摧枯拉朽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踊跃 驰骋 担惊受怕 叹为观止
B.阻碍 严竣 草长莺飞 目眩神迷
C.踪迹 雾霭 挑拔离间 天衣无缝
D.凋零 喧哗 前呼后拥 格物至知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_________一句演变为成语,形容美丽善良的女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此种形式只在上下句中运用。
B.“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句运用比、兴手法,感情坦率。
C.这首诗含蓄委婉地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D.这首诗的题目取自该诗的第一句,《诗经》中的标题一般都是如此。
6、古诗词名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 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去过最充实的日子,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会结束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文段中的主人公保尔历经磨难,炼成了钢铁般的意志。请结合原著写出两点保尔遭受到的不幸。
8、春风十里乡野路
浦子
①我闻到的是现在的风,而村里的老人,闻到的是70多年前的风。
②我是在春天的时候走进浙东宁海县岔路镇山洋村的。这里山高林密,未通公路的时候,人们从县城爬山越岭到这里,起码得三四个小时。现在空气里到处都是花粉的气味,甜甜的,糯糯的,仿佛有无数无形的小手,在柔柔地抚摸你的心。
③村里一个老人说,现在是松花盛开的时候,你闻到的是松花粉香。我今年85岁了,十多岁时,闻到的松花粉味里,夹杂着硝烟的味道。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战争的硝烟。
④这里是我党领导开辟的敌后革命根据地。从1947年宁海籍地下党杨明奎来这里筹建根据地开始,先后有以洪流、火花、春雷、鲁迅、顽强、钢铁等为代号的十多支部队驻扎,后来被改编为“铁流部队”,又与四明山主力部队“钢铁部队”改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四支队,1948年10月1日绍兴会稽山“灵活部队”也加入这支部队,驻扎在这里。
⑤这里田少地薄,驻扎部队的粮食供应本就严重不足,还要承担着向前方部队供应粮食的责任。当时部队流行一句话:宁肯自己饿肚子,也不让前方战士没饭吃。于是,山野可食之物就成了驻扎部队战士们的重要粮食来源,其中就有松花粉。
⑥每当春天,山上的松花开放。赶在散花之前,当地的村民,唱着山歌,挎着竹篮,来到山上采摘松花。而部队战士摘来的松花,都被直接制作成松花饼,用来充饥。春天还有野菜。战士学着山民村姑,一上午就能挑摘一篮。眼下城里人将山地野菜作为上等山珍,可那时候的战士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有漫山遍野的橡子花,粉色的花看着悦人眼目,吃在战士肚子里的作用与野菜无异。
⑦夏天的风十分凉爽,因为山高林密。只是好几次赶上来台风,去山地采集野果的战士被淋得湿透。这时节,有“山枝梗”(土茯苓),如番薯一样长在地下,有白色,也有红色。战士们学着山民,凭着叶子的样子找到它,再用锄头挖出来,洗净,晒干。白色的被切片磨粉蒸成“麦僵”(一种未发酵的馒头)吃,红色的被捣汁沥水制粉做羹吃。
⑧秋天的风往往伴着蓝天,战士们也最为欢快。此刻全国战场上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而秋天的野果最多,取食更方便。他们为前方的战绩喝彩,也为眼下的满山野果高兴。
⑨冬天的风吹来有些冷,可是战士心里热。全国就要解放了,这一股激情,消融了冰雪带来的寒冷。
⑩听村子里80多岁的老人们说,那时候他们都是孩子,可是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经常“逃兵匪”。那是国民党败退到这里的“长江部队”,还有山上的土匪。而只要咱们自己的部队过来他们就高兴。那个时候,家家都当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自己的。他们一来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大扫除。他们打扫自己借宿的村民家的道地(院子),还把墙弄(村巷)也打扫干净,将好多垃圾搬到后门山。这时候吹过山洋的风,都是香喷喷的。
⑪部队住在农户家,一般不在百姓家里搭伙,而是借用村民的灶具碗筷,用完了,洗得干干净净,原物奉还。有时候,村民发现,自家种在山地上的萝卜被人拔了,萝卜坑里,插了一支竹签,竹签里夹了钞票。后来,好多人家也发现自己的菜地番薯地洋芋地玉米地里有钞票。部队让村民帮着挑运物资给钱,让孩子跑一趟山路送信也给钱。
⑫山洋的风,有些暖人心。
⑬村民后来不收战士的钱。给也不要。山口那棵消息树,每天由村里的儿童团轮流观望。一有敌情,那棵树就倒了。后来在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宁海和天台县城时,村民主动上前线扛物资抬担架,部队很快打了胜仗。
⑭我在这个春天走进山洋,村支书柴来兴指着他道地里摊晒的山珍说,当年咱们部队用来充饥的山果,现在成了村民的致富路。村里已经办了三家民宿,听听这名字:“大后方”“山水清音”“松溪山居”。部队战士住过的民房,让慕名而来的山外客人住满了。
⑮来这里,吹吹山洋的风,得劲。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7月23日)
【1】新中国成立前,山洋村驻扎部队战士们身上有哪些精神?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现在空气里到处都是花粉的气味,甜甜的,糯糯的,仿佛有无数无形的小手,在柔柔地抚摸你的心。(修辞角度)
(2)全国就要解放了,这一股激情,消融了冰雪带来的寒冷。(加点词)
【3】第⑫段为什么要独立成段?请谈谈你的看法。
【4】结尾处为什么说“来这里,吹吹山洋的风,得劲”?这与文章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
9、作文
在朝着目标前进的途中,我们会觉得拖累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多,其实,如果能清理并丢掉一些“杂物”,如懒惰、怯懦……轻装上阵,我们能走得更快!
请以“丢掉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