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 ,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正义良知及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促使人类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被唤醒的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④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在十九大会议精神的鼓舞下,使中国广大农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B.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C.自治区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D.“蓝一号”在海底试采可燃冰,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成功试采。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嘲笑 皎洁 惊心动魂 人情世故
B.踊跃 殆慢 目空一切 草长鹰飞
C.辐射 蓦然 消声匿迹 张灯结采
D.抗奋 恬静 周而覆始 海枯石烂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duō) 凫水(fú) 怠慢(dài) 戛然而止(jiá)
B.争讼(sòng) 斟酒(zhēn) 邀请(yāo) 海枯石烂(kū)
C.农谚(yàn) 孕育(yuèn) 载途(zài) 俶尔远逝(shù)
D.酬谢(chóu) 炎热(yán) 追溯(shuò) 袒胸露乳(tǎn)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最后两句引用典故,表明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由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新闻材料,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①新华网承办的“红星何以照耀中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活动邀请外籍嘉宾讲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展现国际社会对党的二十大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期待。沧海桑田,埃德加·斯诺当年在陕甘宁苏区看见并记录的红星,如今在中国、在世界依然烁烁闪亮,而且愈加璀璨夺目。
②一批新时代的“埃德加·斯诺”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法国作家马克西姆·维瓦斯用4年时间实地考察新疆,写下《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一书;格鲁吉亚的桃漫作为“网红博主”,通过拍摄短视频,用新的角度了解中国,记录中国的经历;哥伦比亚籍时政评论员高飞通过分享疫情下,他和哥伦比亚家人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动态清零”总方针、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和认同……真实的中国故事、动听的中国声音在世界传播。
③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越来越多的“埃德加·斯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一个国富民强,团结友爱、担当作为、与世界共赢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让中国“好声音”唱响世界。
(选自中国徐州网《彭城e评》栏目2022年09月17日,有删改)
(1)任务一:请为以上新闻材料拟写一则15字以内的新闻标题。
(2)任务二: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小瑛打算运用下列6个词语构思一则对联以致敬记者们的兢兢业业,请结合对联相关常识,协助她完成此任务。
妙笔 一片 著华章 丹心 千钧 关国事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3)任务三:请你将《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笔记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读书笔记 | |||
摘录(一) |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永远不知道疲倦。年轻时是个土匪头子,很有胆识,在哥老会中名声遍及全中国。 | 人物 | ①_______ |
性格 | 刚正不阿、英勇善战 | ||
摘录(二) | 在三个晚间,红军推进两支兵力向西方和南方。在第四天晚上,他们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防线。他们用猛烈的袭击占领了两方面的防线,把他们的敌人赶跑。他们一点没有停止,直等到他们占领了南方前线上封锁的战壕和碉堡线。 | 批注 | |
用“跑”形容敌军,用“猛烈的袭击”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②________。 |
(4)任务四:小强同学阅读过《红星照耀中国》后,准备将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人。请你为他拟写一段简要的推荐理由。(可从情感或内容的角度拟写)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的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黄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选文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简析选文第②段的作用。
【3】选文第⑥段写红叶“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最后作者也没有说出这是什么树的叶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从修辞的角度简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毯。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到底要寻找怎样的“秋韵”?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宗璞遇见紫藤萝,生的喜悦取代了心的悲痛;海伦·凯勒遇见安妮·莎莉文老师,黑暗的世界自此有了光明;杜小康遇见孤独,一场暴风雨使他从稚嫩走向成熟。其实,世间的一切,都是一场魅力的遇见。就像,遇见一朵绽放的花,就有了心灵的愉悦;遇见一本睿智的书,就有了思想的提升。遇见一个良师益友,生命就留下抹不去的痕迹;遇见一段多彩人生,生命就沉淀下博大而厚重的精神……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