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 一些不法分子殚精竭虑制造假币,再想方设法将假币流转到不辨真假的市民手中获取真钞,可谓居心叵测。
C. 他写稿子常常是文不加点,笔走龙蛇,却让读者不知所云,难以卒读。
D. 三大战役摧枯拉朽,百万雄师过大江,万里神州回荡着胜利的歌声。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纪录片细腻而丰富的视角,我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之间的羁绊和融合。
B.一道道美食的背后是“吃的门道”,是中国的饮食器具、人情世故等中华传统文化。
C.如果一味让学生模仿,那么“考场满分作文”就会变成束缚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枷锁。
D.晚上,我悠闲地在江滨路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3、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文绉绉(zhōu) 推崇(chóng) 镂空(lóu) 伧俗(cāng)
B. 翩然(piān) 蟾蜍(yú) 追溯(sù) 藩篱(fān)
C. 阻遏(yè) 仄歪(zè) 瓦砾(lì) 箱箧(qiè)
D. 疮疤(chuāng) 颓唐(tuí) 凹凼(dàng) 取缔(dì)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忱(chén) 恬静(tián) 童稚(zhì) 绯红(fěi)
B. 和煦(xù) 褶皱(zhě) 羁绊(pàn) 惟妙惟肖(xiào)
C. 拮据(jū) 迁徙(xĭ) 提防(dī) 参差不齐(cī)
D. 汲取(jí) 炽热(chì) 匿名(nì) 草长莺飞(yīn)
5、诗歌阅读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并体会它们在艺术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这两首诗都写了对爱的执着追求,你认为哪一首诗写得更美、更动人?请为它写一段赏析文字。
【3】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试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谈谈你的看法。
6、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1)青青园中葵, 。《长歌行》
(2)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王绩《野望》VB(4) ,遥隔楚云端。(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
。
(6)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
(7)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8)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名句“ , 。”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7、学校举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任务。
(1)请你为下列三个人物选择恰当评语
①毛泽东__________②周恩来__________③贺龙_________
A.大个子力大如虎,嫉恶如仇英勇 无畏。
B.高鼻梁浓密黑发,好学进取善思善谋。
C.长胡须中等身材,彬彬有礼细心热情。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让你联想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个人物或哪些人物?请结合书中有关他(他们)的具体事例说明。(能体现出一个方面即可)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奶奶带我摘芦苇嫩芽→_______→奶奶给“我”压岁钱→_____→奶奶思念爷爷→奶奶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文章第⑥段写到“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4】说说文章以“艾叶香中寻玉佩”为题的好处。
9、请以“读”为话题,从下表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阅读的书卷中汲取知识;我们在读懂父母、老师的目光中长大;我们在读懂伙伴的言行里理解世界;有时,我们也在读着自然和社会给我们的无字之书,体悟人生……
写作内容 | 写作要求 | 写作提示 |
“读”一个人 | 写人叙事 | 事件典型,抒发真情 |
“读”一帧景 | 写景抒情 | 描绘美景,抒写性情 |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