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户受益的根本保证。
B.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C. 不文明的旅游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D. 菲律宾单方面提交南海国际仲裁案,不是为了解决争端,而是妄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
2、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力量。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
C.书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 颧骨凸出。”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 东时的印象。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糜子(mí) 晦暗(huì) 戛然而止(jiá)
B.闭塞(sāi) 斡旋(wò) 幽悄(qiǎo) 诣太守(zhǐ)
C.衣褶(zhě) 追溯(sù) 缄默(jiān) 装模作样(mú)
D.狩猎(shòu) 龟裂(jūn) 欺侮(wǔ) 锵然(jiāng)
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也被认为是疫苗最早的起源。
②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
③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
④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
⑤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
A.②①③⑤④
B.②⑤③①④
C.②①④③⑤
D.②⑤①③④
5、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
6、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词大会将诗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校团委准备举办一期“中国诗词大会”,请你代表你们班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识别诗句】从下面九宫格中的字里识别一句五言诗。
风 | 起 | 五 |
光 | 烟 | 坐 |
望 | 狼 | 津 |
__________
【活动二·对句】根据上句填写出下句。
(1)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
(2)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
【活动三·猜诗名】请根据线索猜诗名
(1)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名:__________。
(2)A烟笼寒水月……;B诗名共3个字;C最后一个字是花;D作者是杜牧诗名:__________。
【活动四·诗句联想】从下列诗句中任意找出一个字,写出带有你所选字的诗句。例:“梅花南北路”,在“梅”、“花”、“南”、“北”、“路”中,如果选“梅”,则要写出带“梅”的诗句,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
诗句:坐观垂钓者
联想诗句: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1922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选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我”是谁?“我”没能出席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的原因是什么?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大杨树
胡维青
①我们村的杨树很多,街道旁,庭院里,地畔边,沟坡上,到处都有,数也数不清。但这些杨树大都矮小,庸常,根本引不起人们注意。村南翠薇山大黄花峪口的三棵大杨树就与众不同。
②翠薇山大黄花峪口的三棵大杨树,村民常把她们挂在嘴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她们。田间劳作时,伸个懒腰,总会不由得抬头向南看一眼,看看这三棵大杨树。看到她们,似乎腰不酸了,背不痛了。农闲时在巷口聊天,人们第一眼总是向南看看,看到三棵大杨树,大概心情就愉快了,聊天的兴致也浓了。孩童们结伴玩耍,往往最远就走到那三棵大杨树下,抚摸那粗涩苍老的树皮,仰望着枝干上高高的喜鹊窝,顿生亲近感,也有了敬畏感。但不敢再往远走了,再往南去,好像就没有家长保护似的,失去安全感。平时,村民在山坡耕作,那三棵大杨树下,就成了他们吃饭、休息、乘凉、避雨的最好场所。
③母亲说,三棵大杨树是解放初期,修筑防洪坝时栽下的。是栽了三棵,还是栽了很多只成活了三棵,搞不清了。总之,三棵大杨树就生长在翠微山大黄花峪口的防洪坝边上,高大而粗壮。因山口常年刮大风,长势都向山外倾斜,树冠也并不大,枝干东斜西扭,看上去特别丑陋,但也酷似一幅抽象的文人山水画,狂逸而放达。树上的喜鹊窝,也随着树的长势而搭建,感觉随时要坍塌跌落的样子。
④不到两米高的防洪坝全是用山洪冲下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堆垒而成,五颜六色。这三棵杨树就长在这石头坝上,一年又一年,小树长成了大树。常年的山口大风,每年雨季山洪的肆虐,都没有摧垮她,反而更显坚强而有力。
⑤村庄地势较低,雨季来临,翠薇山大黄花峪口常有洪水。我记得有一年夏天遭遇了特大暴雨,翠薇山大黄花峪口的洪水似猛虎般咆哮而来,冲击着防洪大坝。村民们纷纷跑出家门,躲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村干部组织年轻力壮的村民,站在大坝上,随时准备抢险。随着山洪的退却,人们沿坝排查,很多地方出现了渗漏,但有三棵大杨树的大坝,因有大杨树密实的树根像无数支手臂守护着,坚如磐石。
⑥六十年代饥荒年馑,人们饥饿难耐,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一开春先吃榆钱后吃榆树叶。榆钱好吃,有淡淡的清香味,榆叶苦涩难咽,吃完还容易打瞌睡。因村中的榆树少的可怜,没几天就被人们摘光了。人们就盯上了杨树。杨树叶用河水浸泡后,拌上玉米面撒上盐直接锅蒸即可食用。尽管用水浸泡,也不能去掉苦涩味,吃过后照样又苦又涩。但翠薇山口大杨树的叶子,不仅鲜嫩,还有一种难言的香味,一出锅,满屋飘香。所以那几年没等到三棵大杨树叶子长齐,就让村民摘了个精光,不知解决了多少人的饥馑,也不知救了多少老百姓的命。但奇怪的是,纵使人们那样盘剥,三棵大杨树还坚毅地活着,并且越长越旺。
⑦村周边的树林里常常会看到遭雷电击中的大树,焦黑而枯死,唯独这三棵大杨树,虽然地势最高,六十多年来却安然无恙,这更加增加了她的神秘感。
⑧于是,村民没事就愿意围在大树下,抚摸、搂抱、仰望,心中顿生感激,也渐生敬畏。更有迷信的村民在树上系上了表达心愿的红布条。……渐渐的,在人们的心目中,翠薇山大黄花峪口的三棵大杨树似乎成了神的化身。每当有人遇到困难,绝望之际,就会望一望甚至拜一拜这三棵大杨树,似乎就给了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看到了新的希望;夫妻吵架,也都愿意各自求助那三棵大杨树,夫妇又很快变得和睦相守。村里有个铁蛋叔想不开,到大杨树上寻短见,还没绾上绳子,他就感觉大杨树像父亲一样慈祥地望着他,抚摸着他,好像还规劝他什么。半晌,他默默扔了绳索,回家了。……
⑨记得我们村南头一口深井的周边,过去也有几棵大杨树,长得粗壮挺拔,树冠将整个街巷遮盖的严严实实。但这些树现在早已没了踪影,惟翠薇山大黄花峪口的三棵大杨树,还傲然活着。她们倾斜着高大的身姿,歪着脑袋,每天注视着山坡下的袅袅炊烟,守护着我的村庄。
⑩如今,虽然我早就远离了渐渐变得有些破败的村庄,但每年都回翠薇山大黄花峪口走一走,去看看这三棵大杨树。大杨树老了,枯枝干兀,但更多青翠的新枝一茬茬地顶上来,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如赶上雨季,树下的乱石缝间还会有小小的清泉。我会捧着清泉饮上几口,甘甜而沁透心间,然后再洗洗我的脸,也洗濯我心中的尘埃。即使我身累了,心累了,便完全放松地坐在或躺在树下,任凭山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叫大杨树安慰我受伤的灵魂。
⑪这时,我就觉得,这三棵大杨树,也是我的至亲。
(选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
(1)阅读选文,请说说“三棵大杨树”的“与众不同”。
(2)请赏析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
村里有个铁蛋叔想不开,到大杨树上寻短见,还没绾上绳子,他就感觉大杨树像父亲一样慈祥地望着他,抚摸着他,好像还规劝他什么。半晌,他默默扔了绳索,回家了。
(3)选文第①段和第⑨段都写到了其它的杨树,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细读选文,请说说对结尾段中“这三棵大杨树,也是我的至亲”的理解。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处处是“课堂”,也许在教室内,也许在校园外;有的可以增长才干,有的可以让人成长,有的让人开心,有的让人落泪……
请以“那一堂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