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大庆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火发生后,消防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火场灭火,有效遏制了火势的进一步弥漫

    B.东亚的夏候鸟每年由中南半岛经广东、福建沿海往北迁徙至其他区域避暑。

    C.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

    D.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毋庸置辩的。

  •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内制陶技术在他殚精竭虑的钻研下,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B.常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情郁于中,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学会舒缓自己的情绪

    C.回到母校,熟悉的环境让她触目伤怀,不觉想起了很多趣事

    D.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大雁们成群结队,开始了种族大迁徙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B.《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的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C.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D.通过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 4、下列选项中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徙   璀璨   遵巡   俯躬自问

    B.蹂躏   糟蹋   镂刻   海市蜃楼

    C.蓦地   掂量   告磬   毛骨悚然

    D.萎缩   缅怀   消蚀   兴高彩烈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人名),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_______________之乱。

    【2】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   ,秋天漠漠向昏黑。

    (2)绿树春边合,     ,把酒话桑麻。

    (3)   ,拄杖无时夜叩门。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谁道人生无再少    

    (6)     ,参差披拂。

    (7)细细谛听,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历程。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材料一

    “把铁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诺言

    ①再难,他也没放弃。

    ②毕业后,袁隆平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

    ③他见过饿殍,听过无数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这段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让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④“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为了实现这个梦,袁隆平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之路。

    ⑤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的教育模式才是主流。研究基因遗传学的科学家几乎都是欧美人,欧美人的学说都被当成唯心主义来批判。苏联人米丘林和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被中国学术界奉为真理,大学的讲台上只允许讲他们的学说。

    ⑥从此以后,他知道自己应该往哪走了:研究杂交水稻。

    ⑦于是,他开始一天到晚蹲在田地里。原本白净的书生变成了黝黑精瘦的“农民”。他天天对着水稻唠唠叨叨,很多人就在背后偷偷地议论说:袁隆平研究水稻,都快成神经病了。

    ……

    ⑧可是,四年过去了,上天并没有让这个执着的人尝到一点点的甜头:水稻研究毫无进展,连终身大事也耽误了,到了34岁才张罗结婚。

    ⑨再难,他也没说过放弃。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

    ①环顾整个世界,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类粮食作物中,只有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停滞不前。

    ②美国、日本从1926年开始投入大笔资金、设备进行研究,几十年过去却一无所获。他们只留下一声叹息:水稻是花期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并无杂种优势。

    ③可袁隆平仍坚持认为:水稻具杂种优势。

    ④太多失败的经历使国际同行并不看好他,很多人断言:此路不通。

    ⑤袁隆平依旧不管不顾:“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⑥在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被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看到后,袁隆平得到了国家科委的支持,他和助手们开始培育雄性不孕株。

    ⑦1968年春天,他们把精心培育的700颗雄性不孕林种子撒在试验田里,这些种子也不负众望,长出了嫩嫩的幼苗,看起来欣欣向荣。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材料三

    _________________

    ①在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袁隆平接受采访提到杂交水稻时,连说几个“奇迹”!

    ②“盐碱地亩产800公斤,这是奇迹啊!”

    ③“山东东营平均产量过了600公斤,这是奇迹啊!”

    ④“台州遇到台风产量还有670公斤,这是奇迹啊!”

    ……

    (来源:央视新闻)

    材料四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剥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来源:袁隆平《妈妈,稻子熟了》节选)

    材料五

    ①他不喜欢被尊称“袁老”,更喜欢被叫“袁老师”。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

    ②他爱游泳、打牌,会拉小提琴还跳过踢踏舞。86岁那年,他还要上气排球球场小露一手,再往前几年,都是打全场。他球风“比较稳”。场上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主攻手,他的队总是第一名。

    ③“不管在场上还是在场下,他都非常投入,乐在其中。”吴俊说,这几年打不动球了,他就在场下助威,谁打了好球就大声叫好,碰到哪个打得匡瓢(长沙方言,意思是办砸了事情),“他就在场下哈哈大笑”。

    (来源:齐鲁晚报)

    【1】下列选项中哪项说法和原文的意思不符(     

    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台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帮助着饱受台风折磨的千千万万台州农民。

    B.在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袁隆平提到山东东营产量达到了600公斤,实属不易。

    C.袁隆平是一个伟大的人,同时他也有不为众人所知的一面。他爱打球,善游泳,会拉小提琴,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D.实现“把铁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道路充满坎坷,袁隆平从未放弃,用毕生心血实践了自己许下的诺言。

    【2】请给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拟一则合适的标题。

    【3】《人民日报》评价袁老: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梁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请结合文中的材料,诠释“国之仁士”的含义。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作子·解老》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4】以上材料是小语同学在准备班级演讲赛收集的一些关于袁隆平的材料,她将自己的演讲主题定为“梦想创造奇迹”,小文建议小语舍弃材料四、材料五,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你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