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A.但他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tiē),颇踌(chóu)躇了一会。
B.灯光中瞥(piě)见他黑瘦的面貌,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è)痛疾的文字。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dùn)形。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zhǒng),络绎(yì)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杭州市两年一度的艺术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并受到各个学校的普遍关注,反映之强烈,出乎意料。
B.十二月的海宁,候鸟成群迁徙,当地村民为了谋取蝇头小利,向候鸟张起了黑暗之网。
C.韩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D.新海诚的新作《你的名字》,还是带有其鲜明的个人写实主义风格,大量光源的运用,色彩饱和度极高,精美的画面让人叹为观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B.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C.白求恩同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感动。
D.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常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B. 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
C.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D. 开会时,他们有的玩游戏、有的打瞌睡,真是心无旁骛啊!
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燕昭王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
【2】两首诗都引用了“黄金台”的典故,其用意一样吗?请结合内容分析。
6、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补充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小华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摘抄了斯诺的以下句子:“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本文叙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分别加以概括。
①国庆放假时__________;
②年轻时__________;
③回到家__________;
④爬上树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3】第④段中作者强调“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样写有何深刻用意?
【4】在本文第⑧段中作者的眼泪化作“决提的洪水”淹没了视线。请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仿照加点句式,在空白处仿写句子。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为又亲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 ,为父亲 。
【5】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9、在无边的黑暗中,蝶蛹拼命地撞击着那束缚着它的厚重茧壳,一次又一次,一下又一下。当疼痛变为习惯,当光亮刺破黑暗,它终于如愿以偿,蜕变为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我们就像这只蝶蛹,在一次次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战胜困难中,实现了蜕变,让自己变得更好。
请以“那一次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内容积极向上;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