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赋、比、兴三部分。
B.《安塞腰鼓》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西北汉子的阳刚美。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之一。
D.《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社,在绍兴是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2、下面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
B.书中以客观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对于农民类小人物,作品既表现他们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也写出他们一些未改的旧习,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载精神。
D.全书以工农红军的行踪作为线索,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缓缓揭开了中国红军的神秘面纱,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作者是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
B. 《愚公移山》是道家经典。
C.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D. 《饮酒》是七言古诗,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②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③湿,清辉④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⑤,双照⑥泪痕干? |
【注释】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③云鬟: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④清辉:月光。⑤虚幌:薄到透明的窗帷。⑥双照:共照两人。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
B.《月夜》全诗均用实写,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C.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
D.思想感情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相比较而言,《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一个“______”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______”字,写出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
【2】请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妙处。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
②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 。( 《无题》)
③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 )
④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 (宋濂 )
⑤林嗣环的《口技》中表现宾客从“伸颈”“侧目”、屏息细听的专注状态中松弛下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1】语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2】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说说语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8、阅读《担当的力量》一文,完成小题。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⑵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直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简析选文②~⑤段的论证思路。
9、你见过青山秀水,或许让你赏心悦目;你游览名胜古迹,或许让你怀古思今;你历经某件事情,或许让你幡然大悟;你回想某一个人,或许让你刻骨铭心……回头看看你的人生旅程,是否有什么值得你留下文字的印记?
请以“ 之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2)不要出现姓名、校名等个人真实信息;
(3)不得抄袭和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