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擂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浏阳市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打造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B.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于和伟在《觉醒年代》中精湛的表演与其他演员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D.振聋发聩的瀑布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我不禁惊叹于这大自然的伟力。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 通过这次野外活动,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C.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
D. 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迁徙(xǐ) 襁褓(qiáng) 烘烤(hōng) 戛然而止(jiá)
B.映照(yìng) 推搡(sǎng) 腐蚀(shí) 怒不可遏(è)
C.寒噤(jìng) 卑鄙(bǐ) 蛮横(hèng) 挑拨离间(jiàn)
D.逗留(dòu) 驰骋(chěng) 缅怀(miǎn) 相辅相成(pǔ)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头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B.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该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 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 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6、名句默写
① ?归思方悠哉。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 。
③ ,相伴过年华。
④长风万里送秋雁, 。
⑤ ,欲上青天揽明月。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
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⑧又夹百千求救声, ,抢夺声,泼水声。
7、名著阅读
① A 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② B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以上两段内容均选自________(国籍)的记者___________写的纪实作品《____________》,①段中A处的人物是指___________。②段中B处的人物是指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清凉殿里好乘凉
童木
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研究中国古代的避暑史,基本是一部宫廷和达官贵族阶层的驱热志。因为在久远年代前的盛夏,任何一块冰,任何一处特凿的清凉窟,都包含着最奢侈的人工。
《周礼》里的记载,周王的宫廷已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而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还存在。
汉代皇宫里夏季专用的“皇家避暑套房”叫“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汉书》里赞叹过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古籍里关于清凉殿的记载,还包括它的房间内其他陈设:“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清凉殿里的石头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装冰块的又是进口的玉晶盘,还有侍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当然是多重降温。
到了唐代这种“空调房”被称作“含凉殿”,临着太液池傍水而建,比起汉朝的石头床具加冰玉盘的稚朴,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经算得上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的。倪方六讲了个拾遗陈知节给李隆基上书的故事:“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含凉殿避暑。陈知节见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被赐座后,感觉座内含冻。这扇车基本相当于空调扇,当然不是用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冷气。另外殿里有循环冷水源,四檐装上了水管,靠水的殿堂四边往下淌的水帘,让凉水在屋上循环,降温效果自然极佳,能达到‘座内含冻’的效果。”有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环保“空调房”算是舶来品,最早源于东罗马帝国。当时长安城里地位高的大臣家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长安市市长(京兆尹)家里便有。
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倪方六用了“设计时尚”来形容宋代宫中的降温术。当时同样出现了带有机械原理的“风扇”,是用鼓风机带动的。除此之外还有香氛设置: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就能使堂内“清芬满殿”。倪方六说,这算得上是古代空调的空气净化手段,可以说是一大进步。
到了明清时期,可移动式冷源出现了,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意思。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类似于冰箱,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候这种冰桶民间也使用,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冰桶现在看很简单,但在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
至于古时消夏的饮食,倪方六谈起了宋时的“冰激凌”。从宋人笔记看,这种古时刨冰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是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的冰酪。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已经花样繁复,夜市的冷饮铺要营业到三更时分方才结束。这样想起来,那时夏季的夜,和我们童年时在街市上买一碗刨冰消夏,似乎已经没有隔着悠长朝代的区别了。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2】从全文来看,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
【4】本文在语言上极富特色,试着举例说明其中二点。
9、根据要求作文。
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一些温暖的记忆令你难以忘怀,一定有一些美好的情感成为珍藏在心底的财富,一定有一些成长的感悟启迪着你思考,一定有一些梦想带给你前行的力量……
请以“我的青春里有 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字数不少于7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