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项是( )
①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主要是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是那种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基础上的批判精神。
②“民族魂”是对鲁迅精神的高度概括,代表着当时广大民众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渴求。
③在中华民族生无存亡关头,人们希望能有这样一种精神作为支撑,就把这种希望投射到鲁迅身上。
④总之,他的思想并不限于爱国主义,是如此深邃广大。鲁迅就是一个精神的“灯塔”。
⑤多年来,对于鲁迅精神的阐释主要都是政治层面的,如爱国主义,牺牲精神等等,当然也符合鲁迅的某些特质。
⑥鲁迅在上海逝世时,上海民众将锈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绫旗覆盖在鲁迅的棺上,以表达对鲁迅的崇高评价,将其视为民族崇高精神的代表。
A.⑥②③⑤①④
B.②③⑤①⑥④
C.②⑥①⑤③④
D.⑥⑤①③②④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C.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3、老龙河上一座座大桥旧貌换新颜,小明为此写了一副对联,请选择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碧波长虹 ②绽光彩 ③显雄风 ④促经济共赢 ⑤创繁荣同享 ⑥龙河玉带
A.上联①⑥③ 下联②⑤④
B.上联②③⑥ 下联①④⑤
C.上联①③⑤ 下联②④⑥
D.上联⑥③⑤ 下联①②④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喜爱古典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唤醒、体味和分享这些复杂的、深微的精神力量,才算是留住了民族的“乡愁”。
①则是与诗词中所蕴含的羁旅愁思、离情别绪、缠绵爱情、人生感慨产生共鸣
②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③包括诗词中所凝结的民族情感、家国情怀等深沉的内在精神
④首先自然是被其中所呈现的优美意境、朗朗上口的节奏所吸引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5、阅读《赠从弟(其二)》,回答下列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亭享”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诗歌第三、四句中,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C.“风声”“冰霜”是环境描写。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
D.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
【2】“松柏有本性”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希望堂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6、默写
(1)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8)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化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是: , 。
(10)《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版时,为了便于出版,曾易名为《西行漫记》,后又改回《红星照耀中国》。以《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书名有何好处?联系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借条
大二那年,我闯了一场大祸。
事情源于我班的一位同学。男生宿舍楼里,按照学校的管理,一年级新生住在二楼,我们二年级的则在一楼。那天,有一个还不太懂规矩的一年级学生在洗完脚后,随手往楼下倒了一盆脏水。说来也巧,水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我的那个同学身上。同学被淋了个“冷水澡”,火气很大,碰巧那家伙也很蛮横,一来二去,两个人打了起来。
后来的结果是我的同学吃了亏。那家伙是北方人,人高马大的,我同学身材瘦小,实力悬殊。看着鼻青脸肿的同学,一帮哥们儿义愤填膺,迅速召开了讨论会。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一致决定:教训一下低年级的小学弟。理由是,高年级的师兄咱惹不起,可不能叫新来的小师弟骑在咱头上。
结局相当严重。或许是因为年轻气盛,或许是因为繁重的学习压抑太久,最后双方演变为两个班级打群架。对方那个惹事的同学被打伤,宿舍楼的公共财物也损失惨重,玻璃、门窗、桌椅、床等物品损毁颇多。
学校的处分决定很快做出。根据所犯“罪行”的程度,肇事者分别被处以留校察看、记过、警告等处分,每人罚款300元,用于赔偿毁坏的公物。受罚的人中,自然包括我。
老实说,我多少有点儿冤。理智告诉我,这件事情不应该去做。那天我并不想去,我也极不赞同这种武力处理问题的方式。可是,当看着全班所有的男生都出动时,我还是去了。作为一个男子汉,我害怕他们嘲笑我胆小,没种。
这个处分让18岁的我寝食难安。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父母眼中的骄傲。尤其是那300元,可是我两个月的生活费啊!
犹豫良久,我还是硬着头皮回到了乡下老家。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可我的心情一点儿也灿烂不起来。走到村口,有熟悉的乡亲朝我打招呼:“大学生回来啦!”我强作欢颜,勉强应对,终于到了家门口,几间破旧的草房里,小狗亲热地迎了出来,家里没有人,这会儿父母应该在地里干活。
村西边的坡地里,父亲正赶着那头老黄牛犁田,母亲弯着腰,端着一把铁锹,吃力地开着墒沟。看到我回来,母亲喜形于色:“儿子回来啦!”我点点头,苦涩地笑笑。父亲停住了犁,树皮般苍老的脸上露出疑感:“咦,这个月的生活费不是回来讨过了吗?”
我羞愧难当,脸立马红到了脖子根儿,口里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看到这情况,父亲表情严肃,默不作声。母亲赶紧拍拍我:“孩子啥事啊?别急,咱好好说……”
巨大的压力面前,生来不会说谎的我,还是老老实实说出了一切。我低着头,不敢正眼看父亲,他是这个家的支柱,向来以严厉著称。在这个贫穷的村子里,我们兄妹几个都能上大学,得益于他的鼎力支持和严格管教。
没有人说话,空气沉闷得可怕。过了一会儿,只听见父亲缓缓地说:“你知道,你们兄妹几个读书,全家的担子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你的生活费我每月按时供给已很不容易,现在你已经18岁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钱我不能给你,但是可以借给你,你还必须打个借条。家里没有现钱,下午我和你妈拉一车稻子去镇上卖。”
父亲的话让我无地自容。他说得句向在理。是的,我已经18岁了,该能够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我含着泪花打了借条,第二天返回了学校。
大学毕业后,我到一家著名的外企工作。第一个月发工资后,我请假回到了老家。昏黄的灯光下,父亲从一个厚厚的木箱子里面,找出那张发黄的借条:“孩子,你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了吗?咱家的负担重,为了能把你们教育成人,我才用这种方法激励你。希望你不要怪我。现在你出息了,它也没用了。”说着,就要撕那张借条。我早已泪流满面:“不,爸爸,它有用。这张借条我要好好地保存着,它是我一生受用的财富啊!”说罢,长跪地上,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
【1】请你说说文章开头段“大二那年,我闯了一场大祸”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请你结合文意,任选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村西边的坡地里,父亲正赶着那头老黄牛犁田,母亲弯着腰,端着一把铁锹,吃力地开着墒沟。
【4】父亲为什么要“我”给他打借条才肯将钱给“我”呢?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父母眼中,你总是长不大;在老师眼里,你总是很平凡;在同学面前,你总是很一般……可是,当你的身上多了一点担当,多了一点坚持,多了一点分享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长大了!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就这样,我悄悄地长大”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南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