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匿名(nì) 禁锢(kù) 镌刻(juān) 杳无消息(yǎo)
B. 炽热(zhì) 胆怯(qiè) 翘首(qiáo) 颔首低眉(hàn)
C. 颁发(bān) 粗糙(zào) 解剖(pōu) 深恶痛疾(wù)
D. 诘责(jié) 滞留(zhì) 佃农(diàn) 屏息敛声(liǎn)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C.《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D.《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渡 铜陵 签订 锐不可挡
B. 授奖 钞票 自尊 眼花嘹乱
C. 横亘 旌旗 犀利 振耳欲聋
D. 缅怀 巅峰 磅礴 一丝不苟
4、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宋郑樵称赞《史记》,“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由此推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中国古代“唐宋散文八大家”是指在散文方面非常有造诣的八位大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出自其中。
D. 《列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比如愚公移山、造父学御、纪昌学射、杞人忧天、亡羊补牢。
5、古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请简单描述(50字以内)。
【2】诗的尾联中“行不足”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一)补写下列诗歌中上句或下句。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6)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9)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
(10)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宣室求贤访逐臣, 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13)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14)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
(17)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18)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19)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
(20)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_____。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_______________,几时牧?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默写《赠从弟》其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填空。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是《 》,原题为“ ”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 《 》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空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垃圾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①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笔者所在的小区,②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③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材料二】
垃圾分类及处理图示:
【材料三】
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堆肥、资源返还。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④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等。目前,许多国家在垃圾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资源复原法》《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等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日本在各个学段均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每年都会组织小学阶段的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英国每个家庭都有三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环卫部门的垃圾车也相应分成三种颜色,回收垃圾时三辆车同时工作。
(1)文中划线语句说明方法判断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列举了“300亿”的数字,说明我国城市每年丢奔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巨大。
B.②句用“三个”垃圾桶的数字,为了强调我国居民区分类垃圾桶之缺乏。
C.③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层次清晰地说明了垃圾处理是个复杂的工程。
D.④句举德国垃圾分类的事例,具体地写出德国在垃圾分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2)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垃圾分类及处理图示”说说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3)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谈谈国外在垃圾处理方面可以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9、写作
大气磅礴的“渡江战役”,触动了伟人的心灵;山川之美,触动了陶弘景的心灵;承天寺的月光,触动了苏轼的心灵;红色延安之行,触动了斯诺的心灵。浓浓友情,殷殷师恩,也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过往的初一岁月,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你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历历在目的场面和情真意切的感受。
请以“触动了我心灵的初一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文章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不抄套其它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