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洛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表演精彩纷呈,队员们动作抑扬顿挫,变化丰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周末的早晨,王双在一阵闹铃声中如梦初醒,赶紧起床收拾东西就出门了。

    C.王老师对这个事件的分析既系统全面,又入木三分,讲解却浅显明白。

    D.精彩的节目高潮迭起,观众们看得张目结舌,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也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

    B.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但它反映和表现历史的方式可以多样。

    C.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情况,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

    D.若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有史实的根据的诗歌也只是押韵的文件。

  • 3、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 4、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近,对植物血型的研究又有了新突破。________

    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

    ②利用植物来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液,这种愿望如果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人类拥有的血库中的血液就会取之不尽,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

    ③法国科学家发现,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的基因。

    ④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于与氧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送氧的功能。

    ⑤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

    A. ③④②①⑤   B. ③①⑤④②

    C. ④③①⑤②   D. ⑤④③①②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杜甫《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你能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下表横线①②处填入与其人物和人物形象描述相匹配的两选项是(     

    人物

    人物形象描述

    ①______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

    ②______

    他被国民政府报刊称为“劣迹昭著”;他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A.朱德

    B.周恩来

    C.贺龙

    D.彭德怀

    【2】班级要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新书推介发布会,要求同学们设计“腰封”。腰封也叫书腰,是包裹在书籍封面的一条纸带,上面可印与该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请仿照《朝花夕拾》的示例,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的腰封。

    参考示例:一本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一组生活经历的经典著作,使人们了解到作者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和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阅读《新语文读本》的收获,回答下列问题。

    1出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喝酒》(贾平凹)一文中的父亲本已戒酒,但为了劝慰、鼓励我,却陪我喝完了一整瓶酒。我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恼,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B. 《母亲》(莫言)一文中,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两者互为补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有厚重感。

    C. 《非血之爱》(毕淑敏)一文中说:爱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本能,一种幸福,一种责任,一种对天地造化的缠绵呼应;爱一个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智慧,一种对美与永恒的无倦追索。

    D. 从毛泽东的读书经历看,什么叫真读真学,具体表现在:(1)经典和重要的书反复读。⑵相同题材对照着读。⑶除了写读书批注外,还注重讨论式阅读。

    2《魂系壶口》一文包含了深刻的内涵,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作者通过对壶口瀑布的真切描绘,表达出了自己对祖国开创者的无上崇敬和赞美、对“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中华魂的热情讴歌的炽热情感。

    B. 壶口瀑布是坚强勇敢、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是中国人不可轻侮、自强不息的民族魂。壶口瀑布内涵丰厚,不同经历的人都能从中获得相同的感触。

    C. “人类畏惧时间,时间则畏惧黄河。”意思是人类在时间长河中是渺小的,而奔腾不息的黄河在精神上是强大的,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战胜的。

    D. “有斯水,才有斯民;有斯民,才不负斯水啊!”意思是黄河的精神陶冶了黄河儿女,黄河儿女历经磨难依然昂扬奋发、乐观豁达,希望华夏儿女都能继承和发扬壶口瀑布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3《钱学森归来》一文中钱学森在面对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富裕的美国,而偏要回到贫穷的中国时,他回答:“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_______________。”《父亲说,孔子曰》中说,那么多年过去了,_______几乎成了作者和父亲独特的交流方式,特殊的感情密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本学期的学校生活也已经过半,学校“青藤”通讯社要出版一期以“多彩人生”为主题,反映近段学生生活的专刊,并向全校同学约稿。请你写一篇通讯,积极投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500字以上。③符合通讯要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