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下列对本诗情感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地点,人与天上月亮相隔数尺,可见作者身处高楼之上。
B.第二句交代时间,“灯”“夜”“三更”,可见时间已经很晚。
C.第三句写沙滩上夜宿的鹭鹭蜷曲着身体,睡得安详而又恬静。
D.第四句写鱼跃水面拨剌有声,更加衬托出夜之静谧。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彷徨(páng) 差使(chāi) 沐浴 虚无缥缈
B. 尘垢(gòu) 狼籍(jí) 窒息 唯利势图
C. 璎珞(yīng) 严峻(jùn) 迷离 疲于奔命
D. 颓唐(tuí) 琐屑(suǒ) 淡漠 天花乱坠
5、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B.全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本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美感。
D.本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却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个诗句中地点的变换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怀?
6、根据提示填空。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式微》)
(3)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子衿》)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赠从弟(其二)》中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本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连续两句含“花”字的古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走近名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他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国_________(作者)的《昆虫记》。《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作者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就的_________卷本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之美誉。
8、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②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阅读选文,根据文意填空。
内容 | 心情 |
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 ① |
② | 惜别的泪 |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 ③ |
【2】画线句中的“又”字用的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我的眼泪又来了。
【3】怎样理解选文的最后一段?
【4】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体会父辈对我们的关心,读完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9、写作与表达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