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华北地区有这样的谚语:“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反映了节气对什么的影响?( )
A.日常生活
B.交通出行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2】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这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C.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辣椒
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2、暑假一位中学生乘火车由呼和浩特到乌鲁木齐旅游,在沿途能够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荒漠、草原、森林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森林、草原、荒漠
3、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成都平原
4、与北京市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
A.华北平原 B.郑州市
C.长江三角洲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关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工业基础较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下列建筑物属于澳门重要标志的是
A. 广交会展馆 B. 杭州湾跨海大桥 C. 大三巴牌坊 D. 桃园机场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
A. 草原和绿洲
B. 荒漠和绿洲
C. 高山和草原
D. 高山和森林
8、小明同学在县城东风路上看到一轿车的车牌照的号码为“苏A0089”,小明不知道这个轿车来自于哪个省区,请你告诉他这个轿车来自于
A.福建 B.上海 C.江苏
9、下列省区中有“岭南热土”之称省区是( )
A.
B.
C.
D.
10、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1600mm年等降水量线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200mm年等降水量线
11、下列关于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降水年际变化不大
B.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C.降水最多的地方在海南省
D.降水最少的地方在漠河
12、我国下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13、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内容最详细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河南省地图
D.信阳市地图
14、魏格纳是从哪两个大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开始研究大陆漂移学说的( )
A.亚洲与非洲
B.南美洲和南极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亚洲和北美洲
15、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 )
A.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水能资源丰富
B.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中游河段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C.两河流均发源于唐古拉山
D.两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16、我国三大半岛中,有太阳直射的是( )
A.辽东半岛 B.雷州半岛 C.山东半岛 D.亚平宁半岛
17、①、②、③、④四省的简称分别是( )
A、湘、晋、黑、鲁 B、鄂、陕、黑、鲁
C、鄂、晋、辽、鲁 D、赣、陕、吉、鲁
18、读下图“沪宁杭工业基地图”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图”,完成图示两基地发展工业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
①沿海、沿铁路,交通便利 ②能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
③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④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处理后排入大海,引发广泛关注。下列关于日本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东西半球看,位于西半球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C.全部位于北温带
D.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南半球
20、关于香港和澳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香港的支柱产业是采矿业
B.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为一面中间有莲花、大桥和海水图案的红旗
C.广东省与香港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是先进制造业加现代化服务业
D.澳门对外贸易、转口贸易发达,有“购物者的天堂”之称
21、________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中国位于________半球.
22、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3、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一是地势: 二是地形复杂多样
24、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诸多“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旅游景点,根据你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几个著名的旅游景点: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长江全长 千米。
26、在相应位置填注三级阶梯名称以及相应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_阶梯,B_____阶梯,C_____阶梯,D_____高原,E_____盆地,F_____平原,G_____海。
27、我国最大的盐场位于________海沿岸,我国最大的渔场位于________海海域,我国四个相邻海洋中的________海为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最大的海域。
2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地区是________地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基地是________平原。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下图)自然环境多样,物产种类丰富,农业生产方式地域间差异明显。读图,填写下面的空格。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30、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交错杂居分布的特点。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近期,《瞭望》杂志报道,自2000年以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从呼和浩特河口到郑州桃花峪,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材料三:如图为“长江与黄河水系示意图”。
(1)图中①________高原,图中丙山脉是我国________mm等降水线一致。
(2)图中甲.乙两个水利枢纽工程中,表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是________, 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__。
(3)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_____高原,这里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进入黄河的泥沙锐减,主要措施有:退耕还____还草,植树造林,实现“绿进沙退水清”。______________覆盖率增加,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
(4)建设长江经济带应注意生态________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32、读黄河流域略图(图1)和西安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渭河、泾河汇合后在黄河____(填“上游”“中游”或“下游”)地区注入干流,这个地区也是我国____(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除了地势平坦外,渭河流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
(3)随着人类活动加剧,过度开发导致植被破坏严重,黄土高原出现了严重的____(环境问题),地表变得____,泾河含沙量经历了____的变化过程。在下游形成了____景观。
33、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形类型以____为主。
(2)A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D处地形部位是____。
(3)若量得山峰B到E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是____千米。
(4)为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当地规划了攀岩、激情漂流等旅游项目,图中字母表示的区域中,适合攀岩的是____地;①②两河段的漂流项目中,更刺激的是____河段,理由:____。计划在B、C、E三座山峰中选址建观景台,应选择____峰,理由是____。
(5)甲、乙两村镇更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____,理由:____、____(2点)。
34、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____、⑥____。流经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②是____。
(2)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____”得到广泛的认同。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主要自然原因为____;人为原因为____。
(4)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C.破坏农田和村庄
D.加剧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
(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陡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候鸟老人”是指每到冬季,由北方到南方过冬、次年春季再返程的老人。近年来,全国每年去海南过冬的“候鸟老人”至少有四十万,其中东北老人居多。这些老人常夫妻同行或亲朋结伴,以租赁或购房的形式在南方度过北方最冷的冬季。海南拥有青山秀水、清新空气、充足阳光、温暖气候、良好水质、新鲜果蔬,三亚和海口便成为“候鸟老人”的主要集中地。
(1)“候鸟老人”是指每到冬季,由北方到________过冬、次年春夏再返程的老人,这些老人乘飞机前往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南省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地理位置、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东北三省属于________地区,海南岛属于________地区。
(3)简析三亚和海口吸引“候鸟老人”的主要原因。
(4)“候鸟老人”主要来自我国北方的哪些地区,并说明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