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
A.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大别山 武夷山脉 B.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南岭
C.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D. 小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2、下列各省区中,人口密度较小的是( )
A. 江西、安徽 B. 江苏、山东 C. 四川、陕西 D. 青海、西藏
3、我国下列各地区及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大兴安岭一林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旱地
C.珠江三角洲平原一草地
D.东北平原一水田
4、下面甲、乙、丙、丁四个轮廓图,读图回答下题。
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对图中①②③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黄土高原 B.②为东北平原 C.③为青藏高原 D.④为塔里木盆地
5、下列有关我国地形类型与其特点对应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C.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D.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沃野千里
6、在某校园电视台举行的一档“地理知识竞赛”节目中,观众对其中几道题目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寒带
B.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时间差异大
C.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D.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7、“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国是 (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印度
8、下列地区中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珠江流域
9、下列哪个城市夏季气温最低 ( )
A. 武汉 B. 重庆 C. 吐鲁番 D. 拉萨
10、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下列历史文化传统的名胜中,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颐和园
B.四合院
C.明十三陵
D.长城
11、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的中心是( )
A. 西安-杨凌 B. 深圳 C. 上海 D. 北京中关村
12、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是春耕大忙,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
A.我国所跨经度大 B.我国跨纬度大 C.离海远近不同 D.地形起伏大
13、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区应发展( )
A.渔业
B.牧业
C.林业
D.种植业
14、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的主题歌曲《石榴红了》,唱出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建设新时代幸福家园的心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国的民族数量是( )
A.55
B.56
C.50
D.60
【2】有关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
B.各民族分布呈大聚居,小散居的特点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D.壮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3】本届运动会中擅长“马术”(图)运动项目的少数民族是( )
A.朝鲜族
B.傣族
C.高山族
D.蒙古族
15、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 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 在珠江三角洲发展耕作业和渔业
C. 在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
D.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16、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秦岭﹣淮河线
17、“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根据这段歌词,完成下面小题。
【1】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以下关于土地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可再生资源
B.用一点就少一点
C.可循环反复使用,不用担心其枯竭
D.土地的生产能力很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歌词中描述的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
C.耕地、草地
D.耕地、戈壁
1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
C.地势的影响 D.海陆位置的影响
19、我们江苏省泰州市属温度带中的____、干湿地区中的____。( )
A.热带、湿润区
B.亚热带、湿润区
C.暖温带、半湿润区
D.亚热带、半湿润区
20、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春节重要的文化符号。据了解,近年在广州乘火车返乡过春节的总人数中,河南、湖北、湖南的人数居多。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春运期间压力较大的铁路干线是( )
A.京广线 B.焦柳线 C.浙赣线 D.京九线
21、东北平原的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 )熟;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
2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A
(2)图中B、C两区域的分界线大致在 一线,划分此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地形:②是 高原.
(4)图中的两条大河均发源于 .
(5)C地区民居屋顶坡度 .
23、我国从海陆位置看,位于亚洲_____部,太平洋_____岸。
24、三江平原是由_____、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形成的。
25、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西部广大地区,主要发展的是 畜牧业。
26、赤道是地球上最______的纬线,它的周长约为______千米,是划分______半球的标志。
27、受___________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28、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9、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拥有________________。
30、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____河。内流河未能入海的原因:①____,②____
31、我国幅员辽阔,区城差异显著。阅读“中国局部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促进A地区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我国建成了①______铁路。
(2)②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中③河是______,它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航运价值极高。该地区山脉C是______,山脉D是______。
(3)A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为主,优良畜种有______ (任写一种);B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
(4)那曲与南京纬度相当,但气温差异较大,原因是______。
(5)为保护②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______自然保护区,目前实施了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探究主题:东北三省的开发与保护。
材料一: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东北三省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地。
材料二:经过50 多年的大面积开荒,东北三省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
材料三:东北三省略图(图1)、两个中学生探究对话图(图2)
(1)分析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2)说明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3)请你分析小强同学说的从“北大仓”回到“北大荒”的原因,并举出两例相关措施。
33、读中国部分民族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填“满”或“傣”)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省;蒙古族主要分布在____自治区和青海省;朝鲜族主要分布在____省;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____自治区北部,该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____。
34、秦岭,崛起于中国中心地带,滋养了万物生灵,以一己之力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南北风物。下图为秦岭局部示意图、西安和汉中气候资料图及秦岭山脉两侧云层“泾渭分明”的景象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
近年,一张秦岭航拍照片受到关注,秦岭山脉两侧云层“泾渭分明”的景象引发讨论。中国气象局解释:“当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会在一侧出现暖气流抬升形成云,而另一侧气流下沉,出现晴空”。
(2)结合气象局的解释,可以判断图右中有云的一侧位于秦岭以________(南/北),说出秦岭南北两侧年降水量的差异________。
秦岭是南北方冬季集体供暖的界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集体供暖,以南的汉中则靠“四季如春”的气候过冬。
(3)根据西安和汉中气候资料图,说出汉中和西安两城市1月的气温差异,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4)将自然要素“气候、热量、降水、植被类型”,填入对应序号后面的横线上,完成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环境要素关系图①___②___③___④___。
3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
A __________,B __________。C __________,D__________。
(2)地球公转至D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写文字),北极圈内
有_________现象。这一天是天安门前升国旗 ____(最早、最晚)的一天,
也是正午旗杆影子_____(最长、最短)的一天。
(3)当地球转到C处时,全球的昼夜情况是__________。
(4)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期中考试,黄石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