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读下面的大洲和大洋图回答下题:
关于大洲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洲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大洲G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
B. 大洲C是位于寒带的大洲,尚无定居人口;大洋③全部在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C. ①代表的大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A代表的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
D. 大洲E和大洲D之间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大洲A和大洲B之间的界线是马六甲海峡。
2、青藏高原上的代表性农作物是( )
A.青稞、玉米 B.小麦、玉米
C.油菜、高粱 D.青稞、小麦
3、作为民族品牌旗帜的长春“一汽”,正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读“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长春“一汽”位于( )
A.长三角汽车产业群
B.京津冀汽车产业群
C.东北汽车产业群
D.珠三角汽车产业群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汽车产业群的分布特点是( )
①空间分布不均衡②大多沿海、沿长江分布
③东部多、西部少④北方多、南方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长春“一汽”从传统汽车生产转向新能源汽车,主要得益于( )
A.高新技术的发展
B.劳动力数量的增多
C.传统工业的发展
D.新工业基地的产生
4、押加是( )族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A. 壮 B. 蒙古 C. 藏 D. 维吾尔
5、北极圈穿过的国家有( )
A.俄罗斯
B.美国本土
C.法国
D.德国
6、我们共同生活在亚洲,关于其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热带
C.濒临三大洋,西与欧洲相连
D.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南美洲相望
7、以下关于我国不同温度带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
A.柑橘产在亚热带
B.苹果产在亚热带
C.南方房屋墙体较厚
D.青裁高原区作物一年两熟
8、近年来,我国加速铁路建设,建成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如图为2020年我国开通的部分高铁线路示意图。六月底,“商合杭铁路”全线开通。该铁路( )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沟通豫、皖、浙三省交通
C.起点杭州是我国的直辖市
D.连接京津冀和沪宁杭地区
9、广东肇庆七星岩景区每年有两次可以观看到天象奇观“卧佛含丹”,晴天的傍晚18时刚过,夕阳从约正西方缓缓落下,宛然嵌入卧佛口中,时间持续约三分钟。如图示意某游客于2022年9月23日拍摄到的“卧佛含丹”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月23日,广东肇庆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是因为( )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太阳绕地球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2】拍摄照片时,该游客的影子大致朝向( )
A.正东
B.正西
C.正北
D.正南
10、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暖湿 B.干旱 C.冷湿 D.高寒
11、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
A. 日本 B. 祖国内地 C. 英国 D. 法国
12、读“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判断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势北低南高,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下列诗句蕴含的地理知识,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花开越早
B.“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北气温越高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上游落差小,水流平缓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
14、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A.舟山群岛
B.海南岛
C.崇明岛
D.台湾岛
15、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河段经常发生凌汛
B.两河源头都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的问题
C.两河均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D.③河段的水能资源丰富
【2】长江与黄河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有(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横断山区
【3】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第二大河流
B.上中游的分界是湖口
C.流经10个省级行政区
D.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16、基本上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17、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多,西部少
B.沿海多,内陆少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小杂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18、下列地形区中,位于湿润区的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19、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半球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少部分位于南半球
B.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
D.从领土位置看,我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相邻
20、图中的我国东西部之间明暗交界线与我国( )吻合度最高
A.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B.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21、东北平原的土壤是________;位于南方南部的海南岛地区,其耕作制度是________.
22、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河流多为 河,西部地区的河流多为 河.
23、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呈现出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方法是________,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________。
25、我国地势特点: ;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区是 。
26、我国的直辖市中,与北京相邻的是( ) ;与四川相邻的其简称是 ( )
27、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一线 。
28、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两个城市宜昌和北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你分析回答问题。
(1)请说出:图①的一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它的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差大约是________℃。
(2)假如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就算进入了这个地方的雨季,那么,图①、图②处于雨季的月份分别是:图①______月;图②_______月。
(3)我们可以判定:图①城市是__________,图②城市是__________。
(4)可以判定图①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9、我国共有 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 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族。
30、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________(河流)源区的总称。
31、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和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顺时针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
(1)我国陆地国界线约是_____千米。摄制组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中③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填全称)。
(2)每年七、八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填数字)省级行政区、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东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填数字)
(3)《边疆行》专题片中有四集标题,分别是a.《沙漠边的绿洲》b.《寻岗访玉走腾冲》c.《大美塞外草原》d.《寻找藏文化起源》四集专题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②________(地形区)每年6月到9月相对温暖少风,是冬虫夏草、雪莲花等珍贵野生药材的收获期,同时也是旅游旺季。
32、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黄河的主要支流名称:① ②
(2)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地点: 、 。
(3)已建成和在建的重要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名称: D 。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地F:_________山; 注入海域C:_________海;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城市是 _________。乙图支流A是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水利枢纽工程M是_________,湖泊E是________。黄河的“地上河”出现在_____ (上,中,下游 );黄河中游流经G_______高原,目前该高原最突出的问题是_________;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 ____ 游和 _____ 游。
(3)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A.年径流量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4)长江和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点是(______)
A、水流急,含沙量大 B、冰期长,有凌汛
C、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水量大,利于航运
(5)长江洪水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
A.上游地区 B.中游地区
C.下游地区 D.中下游平原地区
34、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图示我国黄河流域、黄河干流不同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变化、B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套平原灌区地处黄河的______游。
(2)黄河从青铜峡至河口段,水量明显变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黄河中游河段含沙量明显变大,以下是对其成因探究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4)从“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角度,为改善黄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化的措施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有报道称,自2000年以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水是清的。
材料三:长江、黄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山脉,最终从上海市注入_________海;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从上、中、下游来看,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图中①代表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__。因长江干支流承载着巨大的航运功能,是东西物资运输的大动脉,故得名“________”。
(2)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指的是________山脉,“海”指的是_________海,黄河流域是我国的能源基地,上游突出的是水能,中游突出的是_________ (矿产资源),下游突出的是石油。黄河在桃花峪以下无支流注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与②___________平原,这里由于引黄灌溉便利,农业较发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黄河变清的主要人为原因。(回答任意两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