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台中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冬季,中国北方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国的广东却是鲜花盛开,春意盎然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影响

    C.海陆分布   D.地球运动

     

  • 2、下列人类活动中,属于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是( )

    A.课本循环利用 B.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焚烧

    C.节日期间大量互赠纸制贺卡 D.酒店大量使用一次性牙刷、毛巾

  • 3、2O19年4月,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轰动世界。黑洞照片是由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联合“拍摄”获得的,其中大功臣可以说是智利的ALMA望远镜,该望远镜所在地全年晴夜数可达390天左右.气流稳定,空气干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LMA望远镜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A.22°N,70°E

    B.22°S,70°E

    C.22°N,70°W

    D.22°S,70°W

    【2】智利ALMA射电望远镜能成为拍摄“黑洞”照片大功臣与这里相关的是(     

    A.人烟稀少

    B.科技发达

    C.晴夜天多

    D.靠近高空

    【3】位于欧洲的射电望远镜是(     

    A.SMT

    B.ALMA

    C.SPT

    D.IRAMT

  • 4、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地理上___________的分界线(  )

    A. 第二、三级阶梯   B.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D. 暖温带和中温带

  •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列一致的是( )

    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

    C.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

    D.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 6、有关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7、云南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该地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A.藏族

    B.壮族

    C.傣族

    D.回族

  • 8、下图中G地为长城站,下列有关长城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附近生活的原始居民有因纽特人 B.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C.它是美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D.周围生活的动物有北极熊、驯鹿

     

  • 9、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也可以吃到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这是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的,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肥力条件

    D.抗病条件

  • 10、科技是国之重器,我国科技发展迅速。下列不属于高新技术行业的是(  )

    A. 航天技术   B. 纳米技术

    C. 生物基因工程   D. 玩具制造

     

  • 11、关于气温变化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7月份,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夏季,亚欧大陆沿海地区的气温高于内陆地区

    C.山麓地带气温高于山顶气温,高度上升1200米,气温下降约7.2℃

    D.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 12、发展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自然资源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充足

  • 13、导致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副高控制,下沉气流造成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C.荒落为主,植被稀少 D.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

     

  • 14、下图是我国1950年—2010年每十年人口净增长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1950年起,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是(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

    B.人口总量逐年增长

    C.每十年净增长均1亿人以上

    D.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

    【2】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三孩”政策的背景是(     

    A.解决人均资源不足的现状

    B.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

    C.缓解城乡人口分布不均

    D.增加受教育人口数量

  • 15、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额尔齐斯河

    B.黄河

    C.塔里木河

    D.密西西比河

  • 16、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表格是公布的相关数据。自2021年5月31日起,我国全面开放“三孩生育”政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人口数

    (万人)

    占总人口

    百分比

    人口数

    (万人)

    占总人口

    百分比

    人口数

    (万人)

    占总人口

    百分比

    第六次(2010年)

    22246

    16.60%

    93962

    70.14%

    17765

    13.26%

    第七次(2020年)

    25338

    17.95%

    89438

    63.35%

    26402

    18.70%

    【1】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利于(     

    ①人口总量迅速下降②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③人口增速大幅提高④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内容,主要针对的问题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 领土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帕米尔高原

    C.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

    D. 从经度着,我国全部属于东经度;从纬度看,全部属于低纬度

     

  • 18、以下区域是省级区域的是( )

    ①北京市 ②辽宁省 ③大连市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 ⑤锡林郭勒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19、春节期间,小明同学在海南岛旅游时,看到一辆车牌号为“黑A57686”的旅游大巴车,据此,小明同学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车牌是来自我国最北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B.车上游客沿途衣服越穿越多

    C.该车牌所在地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哈尔滨 D.这辆大巴车一定来自吉林省

  • 2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5

    B. 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经达到零增长

    C. 人口基数大,增长数量多,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特点

    D.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的四大盆地中,被称为“聚宝盆”的是__

  • 22、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四大盆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

  • 23、读下图,在下列表格中填上正确的地形区名称。

    山脉

    山脉两侧的地形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_______

    巫山

    _______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_______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_______

    山脉

    山脉两侧的地形

    南侧

    北侧

    天山

    塔里木盆地

    _______

    昆仑山

    _______

    塔里木盆地

  • 24、将下列省级行政区与相应的简称连线:

    北京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  

    四川省  

    陕西省  

    上海市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5、读下图的各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填表

     

     

     

  • 26、重庆市的简称是___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

     

  • 27、我国的四大盐场有:长芦盐场、____________________和莺歌海盐场。

  • 28、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________”。

  • 29、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口众多,特别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时间长,各种不合理的占用、开垦和不合理的灌溉,我国土地资源出现问题。请你写出我国土地资源都出现哪些问题。____

  • 30、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地球呈_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地球呈现___________顺时针方向旋转。

三、解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读“我国三级阶梯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我国三级阶梯中的第____级阶梯,该阶梯上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高原。

    (2)写出图中B、C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D____,E____

    (3)山脉D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平原。

    (4)图中③是____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④是____盆地,该盆地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沙漠。

    (5)河流①、②的流向是什么?____,结合河流流向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____

  • 32、读我国农产品“七大主产区”示意图和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农产品“七大主产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

    (2)在华北平原主产区,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____

    (3)长江流域主产区和华南主产区所属的干湿地区是____,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4)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____

    (5)我国东部地区农业以____业为主,西部地区以____业为主,这体现了发展农业要____的布局原则;限制东、西部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光热/水分)。

  • 33、根据客、货运输的需求,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把拉萨的10吨中药材运往成都________    A.铁路

    把重庆的上万辆摩托车运到武汉________    B.公路

    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参加紧急会议________    C.海运

    从深圳到北京旅游,中途参观庐山________   D.航空

    新疆的天然气供应上海________        E.管道

  •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国亿万农民在2018年9月23日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不光有五谷丰登,还有瓜果飘香,鱼儿满仓。图一是“中国行政区划简图”,图二是各地展板。

    A展板

    地势平坦,黑土土壤肥沃,沃野千里,是我国的大粮仓,庆安大米晶莹如玉,营养丰富是地理坐标保护产品。

     

    B展板

    夏日长,冬日短,雨水丰盈且集中,特色主导产品有柚子、茶叶、油茶等。

     

    C展板

    这里是青稞的主要产地,青稞耐寒、耐旱,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作用。

    图二

    (1)甲、乙、丙(图一)三省区的朋友参加“丰收节”活动。他们带来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并制作了展板(图二)介绍家乡。根据展板内容,将甲、乙、丙三地区与展板对号入座:甲地对应的展板是____;乙地对应的展板是____;C展板介绍的省区夏季气温____,主要原因是____

    (2)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展板B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地区,耕地类型是____,粮食作物以种植____为主。

    (3)乙所在省区是____省,这里纬度较____,农作物熟制____,属于____(气候类型),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35、2018年4月8日~11日,博鳌亚洲论坛在我国海南博鳌举行。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海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______(大洋)西岸, 首都是______

    (2)博鳌位于海南岛______部,濒临的海域是_______,该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______

    (3)博鳌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博鳌所在的省区的行政中心城市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