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来看,我们永顺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 )
A.热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D.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
B.纬度高
C.沙漠广
D.深居内陆
3、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 B.壮族的《格萨尔》史诗
C.瑶族大歌 D.傣族呼麦
4、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A. 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B. 黄土结构疏松,多垂直裂隙
C. 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 D. 人们不合理的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5、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景观的是( )
A.旱地麦浪苹果香
B.降水稀少多沙漠
C.稻田遍野甘蔗甜
D.黄土遍地常流失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了秦岭—淮河一线南北
A.地形条件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灌活条件不同 D.水果品种不同
7、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在下列地区应该种植的农作物,各组搭配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水稻、甘蔗、甜菜
B.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棉花、油菜
C.东北平原——春小麦、花生、甜菜
D.山东半岛——花生、甘蔗、玉米
8、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B.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发展
C.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D.我国领土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9、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A. 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 B.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 沿边、沿海、沿江 D. 大分散、小集中
10、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种类有限,但数量较大
B.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不足
C.数量不大,存在资源危机
D.人均占有量多,种类也很多
11、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 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③直接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下列地形区全部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A.云贵高原、宁夏平原
B.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
C.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13、我国民族及其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
A. 傣族—泼水节 B. 蒙古族—雪顿节 C. 苗族—元宵节 D. 藏族—那达慕节
14、下列关于中国冬、夏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
B.漠河是中国冬季、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C.青藏高原是中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D.南沙群岛是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15、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常见的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干旱
B.泥石流
C.洪涝
D.台风
16、香港和祖国大陆的经济合作中,香港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煤炭等能源充足
B.拥有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
C.技术、管理水平高
D.土地面积广阔,地租便宜
17、我国部分沿海省区自北向南依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浙、苏、鲁、粤 B、辽、鲁、浙、苏
C、辽、冀、苏、浙 D、冀、辽、苏、浙
18、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遭遇瓶颈,经济增长缓慢。下列解决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C.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水平
D.开发使用新能源
19、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
A. 黑龙江 B. 额尔齐斯河 C. 长江 D. 塔里木河
20、在土地上种庄稼,种了一季又一季,收获了一年又一年,这说明( )
A.土地是可再生资源
B.土地是非可再生资源
C.可再生资源可随意使用,不用担心其枯竭
D.土地的生产能力是不会下降的
21、我国农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22、______ 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______ 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______ 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23、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是________;陇海线和兰新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是________。
24、我国共有________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和东北地区。
25、我国的地势特点:① ② 。
26、我国共有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_____个省,_____个自治区,_____个直辖市和_____个特别行政区.
27、我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________、________等边疆地区,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主要是______;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______向______递减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主要是______工程。
29、 和 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30、读图,填出字母或符号所代表的各地理事物的名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俄罗斯、蒙古、南海、东海。
(1)邻国:甲_________,乙________。
(2)邻海:丙_________,丁________。
(3)高原:A________,B________。
(4)盆地C_________D_________
31、清泉奔流,南北情长。2019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惠泽京津冀鲁豫。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入华北地区和______地区,以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分布不均的问题。
(2)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是_____;中线工程的输水起点是______。
(3)东线和中线工程都经过了黄河的下游河段,该河段因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形成了“______”;下游山东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在初冬或初春时节经常形成______。
(4)西线工程的优势是线路较______(填长或短),这是因为长江、黄河两条大河上游距离较近,它们都发源于______省(填省区名称)。
(5)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阐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32、【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十四五”时期,我们进一步明确发展任务和重点领域,培育壮大工业竞争新优势,在更高水平上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探究一2023年9月23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幕。本届工博会为期5天,共设9大专业展区,参展企业超过2800家,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近千项新技术新展品首展首发。
(1)兰州的一家公司需要通过铁路运输一批货物到上海参与此次工业博览会,如果走最近的铁路线,经过的铁路线有哪些?
探究二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我国能源行业加快转型,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说出我国2020年消费占比最大的能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探究三以智创新,领跑全球
汽车是体现一国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是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国造”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中国工业的又一闪亮名片,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长三角汽车产业群“4小时产业圈”正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个缩影。上海提供组成“大脑”的芯片、软件等;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总部位于上海的我国某汽车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成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3)归纳我国汽车产业群的空间分布特点。
(4)说出该汽车企业所在工业基地的名称及其特点。
(5)简述长三角汽车产业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条件。
(6)小明家计划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中选择一种购买,请给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33、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及“风电场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该地主要位于____高原。
(2)B地位于我国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该地风电场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冬/夏)季。
(3)甲地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该地除风能外,还具有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有____(答一点即可)。
(4)图中山脉C是____,与淮河构成我同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界线以南地区风电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请说出该界线以南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场的条件。
自然条件是____。
社会条件是____。
3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山脉、B____山脉。
(2)E是____高原,景观特征是____(填字母选项)。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形崎岖,多山间小盆地 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3)①是____,是我国的内海之一。
(4)省区②简称____,是我国直辖市之一。
(5)我国地形特征____。
(6)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列举山区在发展当中的劣势____(对交通、农业的影响)。
3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A到B穿过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寒带苔原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季风气候、___________、热带草原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主要特点。
甲地:_____________。乙地:______________。丙地:______________。丁地: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