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会出现在哪一种气候分布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谭雅在网上购买了几本书,收件人地址如下:湖南省茶陵县城关镇云阳中学谭雅(收),收件人地址中,最小的行政单位是( )
A.湖南省 B.茶陵县 C.城关镇 D.云阳中学
3、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图,则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A. ①油菜 ②大豆 ③棉花 ④甘蔗 B. ①大豆 ②油菜 ③甘蔗 ④棉花
C. ①甘蔗 ②大豆 ③棉花 ④油菜 D. ①棉花 ②大豆 ③油菜 ④甘蔗
4、童童暑期去新疆参加研学旅行,妈妈的嘱咐与实际不符的是( )
A.“记得拍摄坎儿井的照片给我看看”
B.“一定要品尝新鲜的哈密瓜和葡萄”
C.“夏季高温多雨,带上雨具和防晒霜”
D.“去沙漠、戈壁感受一下大漠风光”
5、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省区是( )
A.新 B.藏 C.桂 D.内蒙古
6、下列工业部门属于轻工业的是( )
A.采煤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制造工业
D.食品工业
7、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说法,可信的是( )
A.朝鲜族同胞说:“我们家乡的泼水节可热闹了。”
B.壮族兄弟说:“我们这里的骆驼都不用干活了,陪游客照相去了。”
C.藏族阿妈说:“菠萝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来了一定要尝一尝。”
D.蒙古族大爷说:“欢迎你们来大草原参加热闹的那达慕大会!”
8、图为我国张家界景区某段公路的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蜒曲折的公路线设计,主要是考虑了(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2】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滑坡
D.洪涝
9、下列土地类型中难利用的土地类型( )
A.耕地 B.林地 C.沙漠石山 D.建筑用地
10、香港扩建城市建设用地,采用“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的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建筑水平高 B. 劳动力丰富 C. 人多地少 D. 眼光远大
11、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2、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仅次于( )
A.俄罗斯、美国 B.俄罗斯、加拿大
C.加拿大、印度 D.美国、加拿大
13、以下古诗词中提到的山脉属于阶梯界线山脉的有
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②祁连山下烽如月,无定河边阵是云
③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
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读“局部板块分布图”,阿拉伯半岛属于(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15、下列铁路干线连接我国三大直辖市的是( )
A.京广线 B.京沪线 C.成昆线 D.沪杭线
16、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阴影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2】图示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石漠化
B.耕地面积减少
C.土地盐碱化
D.草场退化
17、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湖众多,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B.小麦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
C.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本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地区
18、歌曲《长江之歌》的歌词 “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中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指( )
A.天山山脉、黄海
B.喜马拉雅山脉、南海
C.唐古拉山、东海
D.巴颜喀拉山、渤海
19、以下区域是省级区域的是( )
①北京市 ②辽宁省 ③大连市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 ⑤锡林郭勒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0、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
A.200海里
B.12海里
C.30海里
D.120海里
21、我国最长的外流河是________。
22、判读下列“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填写表格.
图 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全 称 |
|
|
|
|
|
|
|
|
简 称 |
|
|
|
|
|
|
|
|
23、河西走廊属于__________ 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培育良种。
24、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_______,年降水量少于______。
25、20世纪90年代,由于 、 、 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26、将我国河流与其对应的描述对号入座。
A、长江 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B、黄河 ②我国汛期最长的大河
C、塔里木河 ③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D、珠江 ④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E、京杭大运河 ⑤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F、额尔齐斯河 ⑥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F——(_____)
27、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__干线和__干线两大组.
28、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夏季南北普遍 。
29、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对应的风俗填在横线上.
①那达慕大会 A.朝鲜族
②长鼓舞 B.壮族
③三月三歌节 C.傣族
④泼水节 D.蒙古族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30、我国东部直接濒临太平洋的省是________省,我国陆上与俄罗斯有漫长边界的省是________省。
31、读“香港澳门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数字代表的城市名称:①________(城市)②________(城市)③________(城市)④________(特别行政区)⑤________(特别行政区)。
(2)被称为“海上花园”的是________,被称为“购物天堂”的是________。
(3)香港澳门解决人多地少的措施是________和________。
32、读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其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的______市——云南省的_______县。该线以东部分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____%,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_____%;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_%,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_______%。
(2)这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多,________少。
(3)试分析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人文因素_____________。
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工程,是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向北调入渭河,隧洞总长98.3公里,为1411万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支撑全省1.1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缓解近期关中渭河沿线城市群生活和工业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材料2: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习近平主席做重要指示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图1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图2西安、汉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3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1)“引汉济渭”工程沟通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位于______省(填简称),汉江发源于该省的南部,是______(河流)的最大支流,渭河沿岸的______(城市)是该省的省会。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从气候角度分析汉江水量比渭河大的原因是______;除了水量外,请你再列举一例:体现汉江、渭河在水文特征方面的差异______。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______山脉,下游在山东省入海。黄河自古多忧患,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面临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黄河流经这里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了著名的“______”。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______。
(3)长江中下游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洪涝灾害,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中游泥沙淤积加剧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4)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其中中线调水线路从汉江附近的______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说明该线路沿途地区地势特点是______。
(5)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______
A.将西瓜放在开着的水龙头下冲洗、镇凉
B.用淘米水浇花
C.经常用水解冻食品
D.洗碗时用过量的清洁剂
(6)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水源调入区带来的影响______。(任答一点)
34、读我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
海域:②________③_________陆上邻国:B__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E________。
(2)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面积_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5、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北京获得 2022 年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也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北京—张家口将联合承办 2022 年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项目比赛,张家口市承办雪上项目比赛。
材料二 “跳出一亩三分地,共绘大蓝图,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 2014年初中央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
(1)结合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北京的气候类型为______,气候特征为____。
(2)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所处地形区属于_____平原。
(3)北京承办冬奥会,体现了北京作为_____中心的城市职能。
(4)北京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多处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列举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