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濒临的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黄海
B.黄海、南海
C.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D.渤海、琼州海峡
2、“黄河之水天上来”表示黄河发源地是下列的哪一山脉?
A.唐古拉山
B.冈底斯山
C.巴颜喀拉山
D.昆仑山
3、“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依据是
A.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B.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C.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人口多,耕地少
4、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 )
A.中关村 B.天安门广场 C.浦东新区 D.滨海新区
5、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沪卫食证字[2013]第××06” 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 )
A.上海市 B.黑龙江省
C.北京市 D.重庆市
6、“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产生上述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A.跨经度广、跨纬度广 B.深入内陆、跨纬度广
C.地形复杂、跨经度广 D.地形复杂、濒临海洋
7、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 素有“地球最美伤疤”之称。据悉, 东非大裂谷位 于板块张裂地带,目前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在未来或将被海水涌入, 形成新的海洋。请你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东非大裂谷形成的主要成因(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这里地震频发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8、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方式是( )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水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9、我们平常所说的农业一般是指( )
A.林业 B.渔业 C.种植业 D.牧业
10、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41亿
C.我国各民族中汉族分布最广,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均有分布
D.维吾尔族、哈尼族的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11、北回归线沿线可见的山脉有( )
A. 台湾山脉 B. 五指山 C. 武夷山 D. 雪峰山
12、下列山脉表示太行山的是( )
A. B.
C.
D.
13、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说明“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
A.工业
B.交通运输
C.高新技术产业
D.农业
14、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横断山区②青藏高原③四川盆地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5、中央气象台2021年10月16日发布今年入秋后首个寒潮蓝色预警,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下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秋裤预警地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不穿秋裤则die”的城市有(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拉萨
【2】“秋裤预警地图”反映我国(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C.夏季东西温差大
D.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3】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却“不带走一条秋裤”,主要是因为其( )
A.身居内陆
B.海拔低
C.四周环山,受冬季风影响小
D.多大风
16、下图是“某同学地理笔记上的长江流域开发条件示意图”(图左)及“某年长江武汉段流量变化图”(图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请帮该同学在图左中补充长江下游的开发条件( )
①江面宽阔,水流平缓②地形多样,以丘陵为主③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④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开发长江流域的措施,合理的是( )
A.上游河段利用水能开发水电
B.上游干流河道清淤便于航运
C.中游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下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3】从下图中可看出,长江武汉段水量最大时为( )
A.1月
B.4月
C.8月
D.11月
【4】上图间接反映中国的降水( )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空间分布均匀
C.年际变化大
D.季节变化大
17、2021年8月20日国家正式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 )
A.人口老龄化问题
B.就业困难问题
C.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D.交通压力增大问题
18、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读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东少西多,南少北多
C.东多西少,南少北多
D.地区分布均衡
【2】下列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水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9、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越的省区中,与下列民族排序相符的是( )
A. 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 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C. 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
D. 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
20、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
A. 吐鲁番 B. 乞拉朋齐 C. 上海 D. 台湾的火烧寮
21、读下面四个省区的轮廓图,回答问题。
(1)四个省中,临海的是________(填数字),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简称是________。
(2)四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省名)
(3)四个省的省级行政中心(从左至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国地势特点是:地势_______高_____低,呈_________分布。
23、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河流是 。
2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____级阶梯分布,地形复杂多样,以____、____为主。
25、中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其中 最多.
26、内蒙古主要是 牧场,新疆主要是 牧场。
27、目前,我国工业门类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____、____化肥、____、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28、黄河部分河段在_____或_____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29、随着________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___________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30、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北、 地区。
31、结合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受纬度位置和河流流向的影响,初冬和初春时节,黄河某河段出现凌汛。
材料二:黄河水系及流域图。
(1)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白云间”是指黄河发源于____(地形区)。古诗有云“黄河落天走东海”,后因多次改道,现黄河注入____海。
(2)黄河A处河段出现凌汛现象,据此推断B、C、D三处河段中有凌汛的是____。(填字母)
(3)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流域内资源丰富,银川以上河段____(能源)丰富。
(4)黄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请选择与序号相对应的字母填入方框中,完成“黄河优患”形成的知识结构图。(每框限选一个字母)
A.泥沙淤积 B.围湖造田 C.夏季多暴雨 D.河道弯曲 E.地势低平
①____,②____,③____。
(5)黄河的“地上河”景观主要出现在____(填字母)河段。
32、(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长江流域问题
案例资料:
资料一 长江流域示意图。
资料二 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在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年代变化图。
案例思考:
(1)写出资料一图中①、②、③、④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3)根据资料二分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湖泊面积、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4)近年来,有些专家警告说,长江流域不治理,将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分析原因。
33、读上海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江,B 江,C 岛,D 湾,E 新区,① 省,② 省.
(2)上海市自来水厂的取水口位于F处,是因为( )
A.距市中心近 B.交通 方便 C.水质较好 D.接近旅游区
(3)简要分析上海发展成为我国最大工业城市的有利条件.
34、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黄河一直以来体弱多病。治理黄河,自古就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如图为黄河水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①塑造平原: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_____和河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等;
②蕴藏丰富的水能:黄河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游河段;
除以上两点外,黄河的贡献还有许多,试简要写出其中的一点_____。
(2)“黄河一直以来体弱多病”
①甲、乙、丙、丁四处在初春或初冬时节易发生凌汛的是_____和_____。
②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_____。
(3)“治理黄河,自古就是安民兴邦的大事”。
一方面,在上中游大力开展_____工作;另一方面在下游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 2015年1月,按照最新城市群编制方案,中国将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增加长江中游城市群(简称中三角)和成渝城市群。
(1)“中三角”覆盖鄂、湘、①______、皖四省区(写简称)。对应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_、南昌、合肥四城市。
(2)图中五个城市群的分布特征相同的是__________。
(3)图中五个城市群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是________________城市群。
(4)中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武汉。举例说明武汉对“中三角”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示:可以从交通运输、信息交流、科学技术、资金等方面任选一个进行说明。)__________
(5)请说出任意2种“中三角”区域对外联系的重要运输方式。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6)“中三角”各城市要加强整体建设,整合城市群的发展优势。请你为“建设美丽强国”出谋划策,写出任意2条合理的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