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情况的是
A. 北方水土资源丰富 B. 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C. 南方水土资源丰富 D.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2、京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大大缓解了以下哪条铁路干线的压力( )
A.京九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京包线
3、欧洲西部海岸曲折、多半岛和岛屿,下列半岛和岛屿中,位于欧洲的是:
①亚平宁半岛 ②小亚细亚半岛 ③大不列颠岛
④伊比利亚半岛 ⑤日德兰半岛 ⑥巴尔干半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4、黄冈的气候类型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5、长江洪游灾害频繁发生,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流域内降水充沛②支流众多,雨季时涨水集中③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⑤中游地区园湖造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⑤
6、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C.从青藏高原向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D.边缘海大陆架延伸宽广
7、我国水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其中属于地多水少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8、下图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阴影部分代表中国,虚线表示北极圈和北回归线,最能反映中国位置的是( )
A. B.
C. D.
9、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下面选项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A.昆仑山以北 B.秦岭以北 C.横断山脉以西 D.大兴安岭以南
10、下列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图,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按自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种类齐全,人均充足
C.总量丰富,类型单一
D.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图中的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 )
A.煤炭、耕地、水
B.耕地、水、林地
C.水、林地、石油
D.煤炭、水、石油
1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C.东多,西少(分布特点)
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
A. 热带 B. 亚热带 C. 北寒带 D. 北温带
14、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特别行政区、直辖市
C.省、县、乡
D.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15、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就城市定位来说,正确的是( )
①长沙是省会 ②株洲是铁路枢纽 ③湘潭是工业基地和旅游城市 ④三市共同构建湖南省的核心城市群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西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进而我们把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及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B.东多西少一一经济、交通等社会环境
C.东少西多——资源、植被等自然环境
D.东少西多——服饰、饮食等社会环境
【2】下列地区或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明显的是( )
A.欧洲西部
B.日本
C.印度
D.俄罗斯
17、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我国大陆濒临的海域,从北到南依次为 (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C.东海、黄海、渤海、南海 D.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18、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19、我国平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大陆架上
20、扬州工业门类齐全,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其中生产比重较小的是( )
A.纺织
B.机械
C.食品
D.冶金
2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_____与_____以北,这里一半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_____毫米,这里河流多为_____河,是我国_____河的主要分布区。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所表示的干湿地区名称:A ,B ,C ,D 。
(2)A与B干湿地区分界线大体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B与C干湿区分界线大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
23、我国第一大油田是______________,该油田所在省份是______。
24、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忧患 | ①____ | ②____ | ③____ |
治理措施 | ④____ | ⑤____ | ⑥____ |
25、我国土地资源____丰富,人均占有量远___于世界平均水平。
26、西北河流稀少,________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27、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表形态主要包括________ .
28、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 ,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9、目前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共有________个直辖市,其中与四川省相邻的直辖市其简称是________。
30、读中国温度带图回答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A__B__C__D__E__F__.
31、读澳大利亚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可知,澳大利亚位于 (北半球 、南半球)。
(2) 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澳大利亚位于 带和 带
(3)澳大利亚东濒 洋,西临 洋。包括 大陆、 ________岛和附近一些小岛,首都 。
(4)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只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
32、【方寸之间 百年风华】
资料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于7月1日发行,邮票以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为主线,包括开天辟地、峥嵘岁月、中流砥柱、伟大胜利、开国大典等20个内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每一枚邮票中可歌可泣的事迹都是一座座举世瞩目的丰碑。
资料二:中国疆域示意图和邮票
思考完成: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A_______;大洋:B_______;岛屿:C_______;
(2)说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年份_____,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______。
(3)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描述我国的纬度位置。
(4)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说出我国的内海及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候鸟,也是食虫益鸟。每年七月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开始迁徙,途经中亚和西亚,于10月底抵达非洲南部,次年2月份,向着北京重新启程,于4月中上旬“到站”。
材料二:北京三面环山、水域众多,是我国候鸟迁徙东线的中继站。北京雨燕常以古城楼等老建筑为巢址,为了防止麻准等鸟类的粪便污染古建筑,如今在古建筑的屋檐下拉起了防准网;同时随着北京城市发展以及在其食物链中发现富集了大量污染物,北京雨燕生存环境堪忧,数量日剧减少。
材料三:图为北京雨燕迁徙路线图、北京和哈博罗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夏季____,冬季____。
(2)哈博罗内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半球,雨燕飞往该地大致朝____方向飞行。
(3)说说北京雨燕每年往哈博罗内迁徙的原因。
(4)简要分析近年来北京雨燕数目急剧减少的原因。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5月4日,我国科考队员克服-25℃、8级大风和极度缺氧的挑战,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高度,在珠峰成功架设全球最高的自动气象站。该气象站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材料二:日喀则白朗县地处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谷地,该地区露天栽培蔬菜时间较短,大棚设施是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保证了蔬菜的全年供应。
材料三:图1为“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白朗县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
(1)科考队架设自动气象站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____、____(至少两点)。
(2)青藏高原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
(3)图1区域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该地区东南部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填“太平洋”或“印度洋”),据白朗县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可知,该河流汛期在____季,白朗县露天栽培蔬菜的不利条件是____。
3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是研学旅行的鼻祖。他为后人留下的《徐霞客游记》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巨著。
(1)徐霞客游历数十载,行遍大半个中国。从图中看,曾考察过地形类型为______的甲地;考察过温度带为______带的乙地。
(2)“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体现了徐霞客坚忍不拔的品质。在整个旅行路线中,除徒步跋涉外,他还必须借助的交通工具北方地区是__________,南方地区是__________。
(3)“盖此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该段游记描述的地形区特征是__________。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暗河溶洞,地表崎岖
(4)在考察广西灵渠时,他指出其“西注为漓,又东浚湘支”,从中可推断灵渠沟通了我国的两大水系是__________水系和__________水系。
(5)《徐霞客游记》除对自然地理有详细的描绘外,还对各地矿产有记述。《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该考察地最可能在__________。
A.河南嵩山 B.山西恒山 C.山东泰山 D.湖南衡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