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我国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1】我国人口( )
A.1980年前,每千人出生人数呈增长趋势
B.2000年后,每千人死亡人数急剧减少
C.2000年,每千人死亡人数小于5人
D.2000年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年增大
【2】截至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接近14亿人,庞大的人口数量造成我国( )
A.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
B.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C.住房充足,房价低廉
D.环境压力小,无污染
2、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B、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大
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3、亮亮说,他那里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他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个城市( )
A.海口 B.吐鲁番 C.济南 D.成都
4、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下列处于平原和高原之间的山脉是
A. 巫山 B. 祁连山脉 C. 天山山脉 D. 太行山脉
5、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 )
A、北京 B、重庆
C、上海 D、广州
6、越来越多的人热衷户外运动,大山在网上展示了一幅自己户外活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大山在甲处发的朋友圈最有可能是( )
A.我从B村庄出发,登高了500米来到这里
B.我现在地处山谷,附近有一条小河
C.南面的公路大致呈东西走向
D.该区域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7、林升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杭州”位于( )
A.江苏
B.广东
C.浙江
D.江西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原因是
A.依靠技术进步和推广良种
B.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C.依靠人口数量的增加
D.依靠经济水平的提高
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山西黄土高原种植特色杂粮
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10、下面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C.北回归线没有穿过我国
D.领土最北端在漠河北端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11、伦敦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与该国 发达有关。( )
A. 旅游业 B. 畜牧业 C. 制造业 D. 种植业
12、唐代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诗句中“天上”和“海”是指( )
A.喜马拉雅山、渤海 B.昆仑山、渤海
C.巴彦喀拉山、渤海 D.冈底斯山、渤海
1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
14、在宁夏、内蒙古段,黄河泥沙沉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此,除塑造平原地形外,黄河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
A.航运
B.发电
C.养殖
D.灌溉
15、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B.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D.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夏季普遍高温
16、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地区的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水乡泽国﹣﹣﹣华北平原
B.千沟万壑﹣﹣﹣黄土高原
C.山青水碧﹣﹣﹣内蒙古高原
D.林海雪原﹣﹣﹣柴达木盆地
1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砖墙斜顶房——西北内陆
B.土墙平顶房——东南沿海
C.窑洞——黄土高原
D.晾葡萄房——吐鲁番盆地
18、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香港的教育比较发达,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B.香港是个自由贸易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C.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
D.澳门与深圳相连,博彩业发达,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19、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 )
A.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B.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亚洲东部,北冰洋西岸
D.亚洲西部,北冰洋东岸
20、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东向西
B.绕转的中心相同
C.自转周期是一天,公转周期是一年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21、____和____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我国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____方向风,夏季盛行从____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____洋吹来的西南风。
22、填空题
(1)北方地区农田多以______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______为主,作物熟制是______或______;南方地区农田多以______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______为主,作物熟制是______或______.
(2)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______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______。
(3)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山脉,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山脉。
(4)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______、______、亚热带和热带。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到______递减。
(7)我国有众多的海洋,______和______是我国的内海。
(8)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从黑龙江的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
2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________最高、________最大的高原湿地。
24、澳大利亚是位于_____洲的国家,因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 ” 。
25、人们形象地把煤炭称为“________”,把石油称为“________”。
26、在西北,人们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______水,发展了_____农业.
27、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___ _少,而___ _较多,___ _不足。
28、三江源地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29、我国水资源的分配特点是 __多,__少,年际变化大。
30、我国的领土面积为_____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___和_______居世界第三。
31、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及溪河,海口气温(由线),降水(柱状)年分布图(国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箭头表示风向,此时正值我国_____(季节),影响我国大陆东部的风是_______风;图中所示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
(2)根据图2所示的气温曲线图,估算海口,流河的一月温差是_____(℃)根据降水柱状图,推断我国南北方雨季长短的差别______。
32、我国幅员辽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读下面三幅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条线把我国划分成四大地理区域,其中面积最广阔的是________(填序号和地区名称),该地区降水东西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地区降水稍多,属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西部沙漠广布,绿洲农业需要引水灌溉,图3所示是当地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__。
(2)①区域海拔高,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说出两谷地种植业发展最突出的优势________。
(3)如图2所示的四省区中,跨长江上、中游的是________省区(代号和简称),连接丙、丁两省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
33、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___________。该工业基地是以_________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图中①、②两处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其中①是___________。
(3)我国在图示地区建设了一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名称是___________。
(4)为了促进①地区长期稳定、繁荣发展,我国建设了图中数字③所示的_________铁路。
34、某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拟探究“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研究思路和部分研究材料,请你根据材料信息,帮他们完成研究过程。
(一)研究思路
(二)背景材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稀少,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大漠孤烟,黄沙漫漫……
(三)研究过程
(1)背景材料描述的是我国的____(四大区域之一)。
(2)本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原因是____。
(3)请你评价本区域的自然环境对种植业的有利影响____、不利影响____。
(4)分析本题“背景材料”里,例举了哪些区域自然地理因素____。(至少两个)
35、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和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从____向____递减。
(2)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段大致经过秦岭—____一线,此线大致与我国一月____等温线重合。
(3)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湖北省位于多水带,形成以米饭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反映了该省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为____;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区域为____(填字母)。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都以隧洞方式穿过____河,到达____(地形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