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影视剧的主题是“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如果需要拍摄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 )
A.虎门之战
B.黄海海战
C.廊坊阻击战
D.威海卫之战
2、九一八事变后,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 )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
3、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4、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1988年,我国又增设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海南岛
C.厦门
D.珠海
5、“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为变法而流血,为唤醒民众而献身的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
C.袁世凯
D.梁启超
6、“袁世凯晚年之做皇帝,和汪精卫晚年之做汉奸,异曲同工,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直接暴露袁世凯当皇帝野心的是(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D.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7、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与会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中国同苏联关系的恶化
D.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8、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不摹仿古人……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它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9、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世界和平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
10、孙中山曾撰文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文中所指的“斯役”指的是( )
A.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甲午黄海海战 C. 广州黄花岗起义 D. 京汉铁路大罢工
11、奕诉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因此设立了()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北京大学
D. 清华大学
12、某校初二(1)班历史小组准备在历史课上作一个关于 “文化大革命”的主题发育,以下内容与这一主题不相适应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13、1984年10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八大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共十三大召开
D. 中共十四大召开
15、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进人物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焦裕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B.邓稼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王进喜——“两弹元勋”
D.雷锋——“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1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粉碎“四人帮”④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17、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并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8、下列是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主要贡献有
①率兵收复新疆②开办汉阳铁厂③创办京师大学堂④奏请停止科举,普遍兴办学校⑤开办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9、1950年,当战火的硝烟燃烧到鸭绿江时,中国派出一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部队,这支部队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0、中美建交公报指出:“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改革开放
C.区域自治
D.完全自治
21、1949年____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2、在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____.
23、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1978年12月,中共____(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4、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25、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6、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
(2)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3)在中国近代史上,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的条约是 。
(4)在中国开设使馆界的不平等条约是 。
27、1920年夏,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召开。
28、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此文件指的是《___________》。
29、周恩来是著名的外交家,根据提示请写出他的有关外交成就和出席的重大会议。
(1)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提倡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 。
(2)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出席的会议: 。
(3)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 .
30、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指 ______ 。
(2)1897年在上海创办近代中国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指 ______ 。
(3)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存在1300年的 ______ 制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31、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回顾这一曲折历程,回答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初,什么运动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2)什么事件的完成,标志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3)什么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十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在什么事件之后盲目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什么事件具有“一大二公”的特点,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2、请简要回答《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3、说说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的影响。
3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清政府的剥削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抗争,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是哪一组织?“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运动中颁布了哪一革命纲领用来吸引民众?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独火器万不能及”西方,他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史实依据是什么?此后,哪个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火器”?这次探索我们称之为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这说明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场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写出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