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 )
A、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B、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挑衅;
C、1840年,英国舰队直逼天津;
D、1841年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
2、祖国大陆实现解放和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3、以下图片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兴中会的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1958年,日月合作社的社员放干水库,挑来大麦的梗子,施饼肥五千斤、牛栏粪五千担,栽上一株红薯苗,专人管理培育,力争一个红薯一万斤。此做法
A.反映农业合作化如火如荼
B.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体现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满足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5、网络购物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络购物的流行,得益于
A. 航天技术的发展
B.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 生物技术的应用
D. 无线电技术的广泛使用
6、下图是民国十五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的毕业证书。该毕业证书颁发的具体时间是( )
A. 公元1912年
B. 公元1915年
C. 公元1927年
D. 公元1926年
7、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救亡图存 D. 爱国进步
8、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关条约》容的是( )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广州、厦门、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存在巨额的逆差,以至于英国在印度获得的大量财富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中国。该逆差的形成源自英国大量进口中国的( )
A.丝、茶
B.棉花、棉织品
C.白银
D.煤炭
1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在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1、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12、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能反映出我国“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社会状况的是( )
A.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 誓做抓革命的闯将,争当促生产的模范
C.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13、“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4、1955年12月,上海市工商联主委盛不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对联中描绘的史实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5、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至2020年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建设
C.推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有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该材料描述的事迹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7、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的观点是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8、下列这四幅画反映的主题是( )
A.人文主义
B.新航路开辟
C.人和世界被发现
D.基督教统治世界
1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里的“长技”指( )
A. 西方先进技术 B. 西方优秀文化 C. 西方政治制度 D. 西方对外政策
2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
21、1851年,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915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2、《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___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23、1900年6月,为镇压________,英、美、俄、日、法等八国发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______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5、为了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_______作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6、鸦片战争爆发于________年6月,结束于________年。
27、_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_________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28、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_____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29、1938年,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八路军在_______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30、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
(1)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2)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3)被誉为“铁人”,有着艰苦创业精神的大庆石油工人——
(4)以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螺丝钉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榜样的解放军好战士——
31、1931—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抗战取得了胜利。请回答:
(1)标志着中国14年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整个抗战中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最大的罪行是什么?
(2)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次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的战役是八路军进行的什么战役?该战役的指挥者又是谁?
32、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几条并行前行、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显得特别的耀眼。
(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还是错误?为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对当时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近代化探索中唯一涉及农民关心的土地制度的一次探索是哪一次?在其革命纲领中提到的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是什么?后来阐发为什么?
(4)在近代化的探索中,有一场运动热烈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请列举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何启示?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两面大旗?“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此运动的口号分别指什么?
(2)什么杂志和哪所大学成为这次运动阵地?
(3)列举两个此运动两个代表人物?
(4)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
34、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的辉煌,95年的艰辛。期间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二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四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论联合政府》
(1)请写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次会议确立了谁的领导地位?
(4)材料四中的内容是在哪次大会上通过的?该次大会制定了党的什么路线?
(5)回首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