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第一年遭受的国耻。”导致材料所指“国耻”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说:“这些一看就知道是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建国大事,对我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这次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下列属于海峡两岸关系可喜的变化的有( )
①两岸已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两岸经济已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③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举行会晤 ④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
5、19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以下哪些特权( )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为保卫天津而壮烈牺牲的将领是
A.关天培
B.邓世昌
C.丁汝昌
D.聂士成
7、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一致的历史事件(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南昌起义
C.武昌起义
D.中共一大
8、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 “文化大革命”结束
9、在西欧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称为( )
A.“自营地”
B.“份地”
C.“共用地”
D.“荒地”
10、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湖南长沙逝世。这位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杨利伟
C.屠呦呦
D.钱学森
12、“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体现了设立经济特区的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作用
13、下面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两部畅销书。左图:《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右图:《这次,我们又挨打了》。请分析这两次鸦片战争“我们”一败涂地、屡屡挨打的根本原因( )
A.封建制度落后于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B.中国武器落后
C.清政府腐败无能
D.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
14、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如图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 B.
C. D.
15、回顾历史,广州曾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改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以下关于两次“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B.前者丧权辱国,后者独立自主
C.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D.都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6、学习历史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请你根据下图的关键词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关键词:国民经济好转、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
A.新中国成立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民主政治确立
D.社会主义建设
17、周恩来曾经说过: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蒋介石总想赶我们过“外壕”,而我们已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与这段话对应的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作战
18、在临刑前曾愤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战!”的英雄人物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康广仁
19、“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述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设置驻藏大臣
D.解放新疆
20、“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下列活动最符合此设想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创办《万国公报》
D.创办汉阳铁厂
21、《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2、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会战。
台儿庄战役:指挥:___________意义:97页
武汉会战:著名战役___________,武汉会战意义:97页98页
第三次长沙会战意义___________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大溃败的战役是___________
23、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________”,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8年年底,张作霖的儿子________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4、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________、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________,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5、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会议——
(2)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84年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6、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突出贡献。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7、写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的人物是: 洋务运动中央代表是:
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是:
28、背景:经过________,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1935年在北平爆发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1、请你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并请列举出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役。
3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该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3)1968年10月,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大量伪证的情况下被开除出党,次年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共和国主席遭到残酷迫害说明了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和组织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等。
(1)上面引号中的内容,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史实?这些史实有什么历史意义?
(2)从这些历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34、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 我国粮食生产情况 |
20世纪50年代 |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实现农民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热情,推动粮食产量的增长;1953年,由于农民小规模生产经营面临难以解决水利问题和抵御自然灾害等问题,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粮食产量出现了第一轮的快速增长。 |
20世纪60-70年代 | 我国开展了红旗梁等水利设施建设,粮食生产在艰难中谋求发展,到197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05亿吨,粮食年均递增3.59%,是1949年粮食产量的2.7倍。 |
20世纪80-90年代 | 国家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取消计划经济时期对于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不断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机械化的投入。1998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突破5亿吨。 |
21世纪以来 |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部署“三农”重点工作。2013年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6.8亿吨。 |
——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等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为提高粮食产量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粮食产量取得突破的原因。
(4)纵观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历程,归纳我国粮食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