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2年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包括( )
①二次革命 ②护国战争 ③广州起义 ④护法运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下表是香港回归以来的经济增长对比表,香港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项目 | 1997年 | 2013年 | 增长/倍数 |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 | 1.37万亿港元 | 2.12万亿港元 | 增长3.4% |
香港外汇储备 | 928亿美元 | 3112亿美元 | 2.35倍 |
香港对外商品贸易总额 | 3.07万亿港元 | 7.62万亿港元 | 1.48倍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储备 | 4575亿港元 | 7557亿港元 | 增长65.2% |
香港集装箱运输 | / | 2228.8万个 | 增长52.9% |
A.广东与香港联系加强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D.一国两制助推香港发展
3、20世纪90年代,长江沿岸城市开发开放的龙头是( )
A. 南通 B. 宁波 C. 长江三角洲 D. 上海浦东
4、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体现了(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6、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60年代仅剩9%,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7、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该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8、这条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这条铁路”全线通车于( )
A.1957年
B.2001年
C.2012年
D.2006年
9、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推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
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1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外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给新文化运动指明了方向 B.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土地改革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在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上有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自由、平等 D.民主、平等
13、太平天国运动在“蜿蜒曲折之中,既有胜利的欢欣,又有失败的血泪”。其失败标志是
A.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 C.天京陷落 D.北伐和西征
14、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最能体现我国近代航运业初步发展的民用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5、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一国两制”被各方所接受
B.统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C.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
D.国际社会上舆论的压力
1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实行一五计划
B.开展土地改革
C.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7、对如图图示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部过程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D.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18、纽约华埠立有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抗击倭寇
D.七下西洋
19、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 我国的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B. 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 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主共和
D.民权主义
21、结果:中国军队经过拼死抵抗,击退日军,最后,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____,获得会战胜利。
22、下图是陈独秀,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最为重要的阵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
23、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__。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__。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
(4)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______。
25、(______)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________)。
26、___________年4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领的起义军与___________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___________胜利会师,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军长,___________任党代表。
27、1917年俄国发生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时间:__________。领导人:______。政权巩固: 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_______,建立社会主义______;废除土地_______,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8、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29、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并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2)中国地主阶级被消灭——
(3)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5)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31、(1)开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是哪一场运动?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维护民族利益所作出的两项重要决策,谈谈你的认识。
32、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民族之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1949年4月23日, (地名) 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光明前途)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8)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33、探究与运用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2)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刻?从中你学习他们哪些优秀品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二 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材料三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说俄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2)材料二文件颁布于哪次运动中?文件中的名称是什么?你能说出运动失败的原因吗?
(3)材料三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口号是什么
(4)材料三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