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虎门发生过虎门销烟和虎门之战,以下人物与这两个事件有关的是
①林则徐
②关天培
③陈化成
④陈玉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 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这位史学家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A.使中国蒙受屈辱
B.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C.激发了中国人的救亡意识
D.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3、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了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 )
A.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C.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赔款白银2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割让台湾给日本
5、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饱含深情地说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忆往昔,湖北人民在“一五计划”时期创造的佳绩有( )
A.鞍山钢铁公司建成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D.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6、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
C.留学生缺对日本的正确认识
D.清政府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
7、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部文献都(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社会现实而难以实现
C.反映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8、“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9、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
C.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1851年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洪秀全
D.李秀成
11、2020年,为展现北京近代以来的时代变迁,某导演组准备筹拍一部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徐先生到北京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革命派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游行
C.小华同学在京师大学堂学习 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12、在北京宣武门外松筠庵,一大批举子大集,人人脸上都透着怒意,一番痛骂之后,人们在一份奏折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此文一万八千言,是广东南海人一夜之间写就。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变法通议》发表
C.《辛丑条约》签订
D.《虎门条约》签订
1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这副挽联悼念的是甲午战争中哪位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 )
A. 左宗棠 B. 丁汝昌 C. 邓世昌 D. 林则徐
1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下列各项能说明此问题的是
①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③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并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④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5、中国现代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五四运动
16、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民间组织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洋务派 D.维新派
1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维新变法
A.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B.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18、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全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这表明( )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B.反映了清政府对解决边疆危机的主动探索
C.为维新变法运动储备了人才
D.折射出洋务派热衷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19、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警世钟》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演论》
D.《暴风骤雨》
20、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B.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C.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
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21、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总管、___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22、______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3、【革命先驱】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_________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_____________的旗帜。
24、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中国驻军奋起还击,影响(标志):___________。牺牲的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鲁迅批判国民性质问题的经典之作——
(3)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6、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让的土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28、A两弹元勋 B石油工人—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解放军的好战士 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焦裕禄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29、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_______。
30、“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31、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两次侵略战争曾占领过北京,给这座繁华的都城带来深重灾难?
(2)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迎来了曙光”指的是哪一事件?你是怎样理解“迎来了曙光”的?
(3)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给共产党人以深刻教训,为挽救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哪次武装斗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随后毛泽东为中国的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4)艰难抗日路,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请分别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写一个)
32、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罪恶战争,不屈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写下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篇。
(1)勿忘历史:列举出两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
(2)缅怀英烈:任举两位英勇反击外来侵略的爱国人士,并概述其典型事迹。
(3)反思历史:你认为当时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留给我们怎样的历史思考?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2)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事件是:
(3)领导虎门销烟的历史人物是:
(4)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5)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
34、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波澜壮阔、成果辉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回答相关问题。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上面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建国以来什么政策的尝试?任选其一概述这一政策的作用?
(搜集史料一一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2)依据上述两组材料,归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年代尺一一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
(3)写出上面年代尺①②处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名称?任选其一简要评价这一科学理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