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致如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农户减少 | 1914—1918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减少 | 1914—1918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增加 | 1914—1918 | 增加4900多万亩 |
陆军增加 | 1914—1918 | 增加92万多人 |
军费增加 | 1916—1918 | 增加5000多万元 |
A.辛亥革命爆发
B.护国战争爆发
C.军阀割据混战
D.义和团运动兴起
2、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1836年《中国丛报》登载:(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它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一记来自外国强国的有力的准确的一击,就会动摇它的基础。率先对中国“准确一击”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4、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有学者指出,“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复归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中世纪。”该学者意在强调,义和团运动
A.具有反帝爱国的精神
B.比洋务派更加激进
C.无法超越阶级的局限
D.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6、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是
A.袁世凯
B.孙中山
C.溥仪
D.黎元洪
7、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
A. 学习科学技术 B. 仿行西方制度
C. 倡导实业救国 D. 创办新式教育
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是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是指:( )
A. 合作化道路 B. 赎买政策
C. 土地改革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9、下表是我国1985~2008年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流动农民工总数 |
1985-1990年 | 2118万 |
1992-2000年 | 12900万 |
2008年 | 14041万 |
A. 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
B.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C. 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 农村人多地少引起
10、虎门销烟作为鸦片战争的借口,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其国际禁毒日为( )
A.6月23日
B.6月24日
C.6月25日
D.6月26日
11、面对经济危机,下列哪一国家所做的选择与其它三个国家不同( )
A.意大利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12、《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13、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14、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鲁迅
15、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下列作品属于他的是( )
A.《庶民的胜利》
B.《文学革命论》
C.《革命军》
D.《敬告青年》
16、(题文)“虽然他从未将所有民族都联合在一个世界性国家里,但是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不同种族的融合;不同文化传统的交汇。”这里的“他”可能指的是( )
A. 凯撒 B. 亚历山大 C. 马可•波罗 D. 毕加索
1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 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 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
D.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18、如下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引起A点到B点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文革”的破坏
C. 生产力水平低下 D. 急于求成,缺乏经验
1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选项中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
C.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西安事变——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0、右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21、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22、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______会战,均失败。
23、观察图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请将对应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方框内______。
图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A.五四运动爆发地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在地
24、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解放军与____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5、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共十七大上,______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2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27、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006年,____全线通车后,运输条件改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吸引了很多企业前 来西藏投资。
28、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日军在____________制造了大屠杀。
29、民族英雄是国家的柱石、民族的脊梁。
(1)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壮烈牺牲。他是___________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是赞美他带领清军收复新疆,他是__________
30、结果:突入台儿庄的日军遭到中国军队________,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
31、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苦苦的探索。
请回答:
(1)在维护清朝统治的上,洋务派提出了什么主张?请写出两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说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
(4)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2、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百日维新”失败后保留下来的教育成果是什么?
(2)科举制产生于我国的哪一朝代?何时被废除?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33、回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教训?
34、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史实,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政治、经济、民主法制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请从两个角度举例说明。
(2)李明同学展示“新中国成就”时,选用了如下示意图。结合大事年表分析,你认为他展示的是哪一成就?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王刚同学在展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就”时,搜集到如下素材。结合大事年表分析,以下数据、照片、报纸是否可以在展示中作为事例使用?为什么?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96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47 | 355 | 7 | 0 | 4 | 0 | 7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