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戊戌变法开始实施。光绪帝实施变法的目的是( )
A.推行政治经济改革
B.发展资本主义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维护清朝统治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新发展理念具体是指(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3、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使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摧毁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下列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平反冤假错案
C.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
D.邓小平南方谈话
5、图片资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能够揭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华罪行的是
A. B.
C.
D.
6、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舰突破虎门要塞,珠江两岸聚集数万民众,以冷漠、平静的神情围观战事。当挂青龙黄旗的宫船被击沉,官兵纷纷跳水时,两岸民众如看马戏看到精彩处发出唏嘘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 )
A.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B.国人民族国家意识淡薄
C.中英武器装备差距悬殊
D.民众已经抛弃华夷观念
7、年代尺中的“?”处,应填写的侵华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8、1952年后,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这一现象得以推行是因为中央颁布了什么法(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该《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鲁迅 B.蔡元培 C.李大钊 D.胡适
10、《人民日报》2021年11月曾评论:“流量经济”也要规范发展。法律面前,没有明星,没有流量,更没有侥幸。《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风貌,1978年《人民日报》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土地改革、一五计划
B.真理标准、拨乱反正
C.鼓足干劲、多快好省
D.经济特区、一带一路
11、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的是( )
A.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B.宪章运动
C.里昂工人起义 D.文艺复兴
1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逐步上升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华民族在危机面前作出选择……当日本帝国主文的侵略使中国面对着亡国灭种之境的时候,民族矛盾便成为一种主要矛盾。于是有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行动。”为此国共两党( )
A.创办黄埔军校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进行北伐战争
D.组织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14、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秋收起义
B.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C.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五四运动、武昌起义
15、“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大规模建设的重点”。据此,我国开始实施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6、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指挥者是
A. 林彪
B. 刘伯承
C. 朱德
D. 彭德怀
17、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开学。后设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分设造船班、绘事院和艺圃;后学堂设驾驶专业和轮机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百日维新的推行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科举制度的废除
1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失败 B.三大战役
C.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 D.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19、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主要表现在
A. 主张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B.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
C. 设立台湾行省 D.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20、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康有为 D.孙中山
21、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2、根据提示,完成相应题目。
(1)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3)1956年,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4)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3、填空题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1860年10月,(_____)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____)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____)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
(3)(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革命军在(_____)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队伍到达(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5)(_____)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1947年夏,刘伯承、(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24、识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1)写出洪秀全开始发动起义的地点。
(2)写出太平天国的都城。
25、下面是四幅不完整的楹联,请根据所学知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1)_____销烟扬眉吐气,_____缔约丧权辱国。
(2)_____战争打破天朝上国梦,《_____条约》撞开闭关锁国门。
(3)_____赔款领土不再完整,通商议税主权已遭破坏。
(4)三元里抗英民众勇猛无畏,______圆明园纵火罪恶滔天。
26、读图回答问题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年,达_____人罹难遇害。
27、请回答:指出图中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两处的事件名称,
28、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扩大了侵略权益;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9、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他们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请问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或“她”是谁?
(1)他是唐朝著名诗人,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被称为“诗仙”。___________
(2)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其一生的写照。___________
(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______
(4)他领导人们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___________
(5)他曾经统一蒙古,被毛泽东赞誉为“一代天骄”。___________
30、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____。
31、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指出英、法两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似的根本原因。与英、法两国相比较,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何特殊性?
(2)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潮走向立法,请分别列举出英国、法国为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
(3)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献是什么?
(4)以上革命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32、国家调整外交策略的出发点是什么?
33、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是人心所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之策一伟人的智慧]
(1)找国在改革开放眉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哪一政策使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国之荣一两岸的努力]
(3)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这两个团体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4)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谁?
(5)你认为应怎样发展海峡两岸关系?
3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写出运动失败后被保留下来的新式学堂?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3)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谁?图二反映了发生在1911年的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4)材料四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革命”的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