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共七大内容的是
A.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B.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C.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 确定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总方针
2、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
B. 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
C.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
D. 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
3、以“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导演要再现邓世昌率领海军将士英勇杀敌的悲壮情景,应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A. 黄海大战 B. 鸦片战争 C. 五四运动 D. 戊戌变法
4、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内容或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北京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国获得大片领土
③《马关条约》使列强的侵略深入到中国西部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南京大屠杀,它发生在( )
A.1931年9月18日
B.1935年12月9日
C.1936年12月12日
D.1937年12月13日
6、“两弹一星”的成功增强了我国的______实力( )
A.经济
B.国防
C.军事
D.外交
7、下图是孙中山致宋教仁的挽联,宋教仁为“民权”“宪政’,所作的贡献是()
A. 参加武昌起义
B. 领导中华民国
C. 改组革命政党
D. 发动二次革命
8、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这次土地改革的完成对经济的影响是
A.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9、下表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可用于说明( )
A.洋务运动起到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0、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B.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D.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
11、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2、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1895年他曾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没有一点积极影响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13、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哪一次侵华战争?
A.护国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开平煤矿 ④轮船招商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
A.黄海海战
B.护国战争
C.挺进大别山
D.红军长征
16、下图所承载的直接史实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近代以来香港地区曾一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与下图中箭头所指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C.《虎门条约》《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18、下列人物把“民主、科学”看做“幸福”追求的是( )
A.胡适
B.林则徐
C.康有为
D.李鸿章
19、“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 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 (1937年11月28日)材料中的“上海一隅之抵抗”指的是 ()
A. 长沙会战
B. 枣宜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徐州会战
20、“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自救,一些进步的地主阶级提出“自强”与“求富”的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由此判断,此事件应该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天京事变:________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2、1940年下半年,_______领导了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_________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英雄,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23、识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1)写出洪秀全开始发动起义的地点。
(2)写出太平天国的都城。
24、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_____)和(_____)。
25、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条约。
26、周恩来是著名的外交家,根据提示请写出他的有关外交成就和出席的重大会议。
(1)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提倡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 。
(2)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出席的会议: 。
(3)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 .
27、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日军在____________制造了大屠杀。
28、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三民主义: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0、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___________,劝禁女子___________;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__________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的特征。
31、近代的中国历史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西方殖民者贪婪无耻而清政府又腐败无能,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人民心里留下了一道又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让我们通过不平等条约来了解这段历史。
问题一:领土丧失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
(2)中国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3)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些地方?
问题二:巨额赔款
(4)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多少?
问题三:主权进一步丧失
(5)“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6)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哪次侵略战争之后?
问题四:社会性质变化
(7)鸦片战争后,中国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请说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问题五:认识提升
(8)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请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32、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两弹”科技成就斐然,请列举一例。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3)请写出两位在“两弹一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他们身上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4)我国首位乘坐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2008年哪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其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2012年加入人民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名字是什么?
(5)哪位农业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33、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它包括哪三项内容?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取得了哪次起义的成功?随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以谁为都督?辛亥革命有哪些影响?(写出三点)
3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战争名称;补充图例中广州的说明;写出该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二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示意图中“割占领土范围”位于东北地区的条约名称。
材料三 历史上的第一次,侵略者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这意味着,这样的事实,即资本的出口(投资)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特点,正在取代货物(实物)出口……中国迎头面对的前景是日益逼近被瓜分……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从鸦片战争到解放》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侵略者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的条约名称。根据材料三,概括该条约签订后,列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主要侵华方式。
(4)综合上述探究,分析近代前期列强侵略方式变化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