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战后,苏联为了控制东欧国家,助其恢复经济。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 )
A.世界贸易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2、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等组织护国军北上,护国战争爆发。护国战争是为了反对袁世凯( )
A. 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B. 镇压“二次革命” C. 复辟帝制 D.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4、这一声“不”看似简单,但在中国外交史上却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世界,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抗争的先河。材料中“抗争”所指的事实是( )
A.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左宗棠率新式训练的清军收复新疆
C.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D.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
5、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以目击者的身份写道:“我经历过多次战争,却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更为高明的军事行动”。指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 平津战役
B. 孟良崮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6、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信心的重要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淞沪抗战
D.长沙会战
7、新党主席郁慕明曾向黄花岗烈士墓敬献花圈,并在致祭后说,新党要通过祭奠先烈,“寻找中国人的浩然之气”。此“浩然之气”指
A.为变法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B.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C.为革命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D.为振兴民族工业不畏艰难的精神
8、我们村82岁的老爷爷经常给年轻人这样讲:“我13岁的那一年,我们家分到了5亩6分地,祖祖辈辈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一年,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全家不知道冷,不知道累,都在整理我们的土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那一年新中国( )
A.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一次“近代化探索”的专题探究活动,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这一探究范围( )
A.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戊戌变法为什么不能成功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D.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该不该
10、“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人是( )
A.毛泽东
B.孙中山
C.邓小平
D.江泽民
11、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这与当时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关
A. 贪官横行
B. 割地赔款
C. 徭役繁多
D. 军阀混战
12、下图是乐山市行政区划简图,①、②地区实行的不同于图中其它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袁世凯到北京天坛“祭天” B.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4、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及海外华侨等各地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这说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 )
A.民主性
B.即时性
C.法治性
D.针对性
15、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16、我国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 ( )
A. 由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 由国家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 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 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17、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赵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钱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孙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李某打电报邀请朋友参加自己的婚礼
18、吸食毒品对人的危害很大,毒品问题也为各国所关注,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近代中国领导人民禁烟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魏源
D.严复
19、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地点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香港
B.上海
C.海南岛
D.大连
20、对近代大事示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21、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_______、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英、中法签订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___为商埠。
22、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3、____________于1839年6月在虎门销毁110多万千克鸦片,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同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4、______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到6月初,运动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五四运动主力。
25、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逐渐变为________社会
26、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______。
2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_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
29、义和团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3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
31、阅读下列材料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请写出这一政治派别的两位代表人物。
(2)这一派别进行的变法被称为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支持这次变法的皇帝是谁?
3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影片《建党大业》的剧情,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假设要拍摄影片《建党大业》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应该选择哪个城市最为理想?
(3)影片《建国大业》着重介绍了发生在重庆、北平(北京)的重大事件。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的名称?
(4)两部影片承载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感悟?
33、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哪些?
34、九十多年征途漫漫,九十多年功昭日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每遇艰难都表现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愈战愈强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辉煌篇章。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材料二: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的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材料三是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在汉口,2月7日当夜,天降大雪,反动军警把京汉铁路总工会江汉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木桩上,让他下令复工,遭到断然拒绝,林祥谦英勇就义。
(4)中国共产党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教训中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