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B.抗日战争
C.国共合作
D.解放战争
2、《马关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其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 )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巨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更多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此后,我国便进入( )
A.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社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4、“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镇南关起义 B. 武昌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皖浙起义
5、徐中约曾这样评价洋务运动:“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B.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C.实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
D.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抵制
6、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七七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7、改革开放的同时又要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因此邓小平提出( )
A.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同具体实际结合 D.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8、下列史实属于太平天国运动中发生的是( )
①金田起义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提出“扶清灭洋” ④永安封王建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历史系大学龚书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都要矮小时,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10、《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下列关于第二次“大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1、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以“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的资源包。下列内容可以放进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实业教国”为何没能挽救民族危机》②电影片段:《阿Q正传》中剪辫子③图片:《申报》报道京张铁路通车④文件:《论持久战》《双十协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19年5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灿烂、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现的是
①太阳历
②楔形文字
③佛教
④基督教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3、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
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杭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A. 南昌起义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14、“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最早在长江上实现是在
A.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5、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骄子。下列史实最能反映他们为了民族利益挺身而出,站在社会潮流浪尖的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戊戌变法
16、“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7、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
A. 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 国共实现合作,大革命迅速发展
18、为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2021年,南通市农业农村局采取人防、技防等措施,呵护长江生态、共抓长江大保护。该措施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绿色
19、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A.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采用公元纪年
C.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D.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最方便省事的办法是每种货物应该缴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却争执……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条约”指的是《北京条约》
B.“方法”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
C.“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
D.“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
21、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______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______。
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 “报国情怀”,他是_______;清代有一名状元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办实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 “轻纺工业,不要忘记_______”。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地址。
(1)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________。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________。
(4)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__。
24、____年7月1日凌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____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5、按时间顺序完成下列表格。
战争 | 发动者 | 签订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英国 | ① | ② |
③ | ④ |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⑤ | 日本 | ⑥ | ⑦ |
⑧ | 八国联军 | ⑨ | ⑩ |
26、粉碎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________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________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________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7、为镇压________运动,帝国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________》。
28、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城邦_____以民主政治文明天下。
2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会议的召开也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51年,____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6年底,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南京篇)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请你举例说明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
(2)你认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的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北京篇)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在解放战争的哪次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人民手中?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哪些启示?(至少写出2点)
32、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意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则被称为“关键之年”。本届政府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同时有望在投融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的改革也将提速。
——习近平讲话节选
(1)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哪个会议中提出来的?农村改革措施是什么?
(2)城市改革从什么时间开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哪次党代会后改革加快了步伐?
(3)改革开放遇到了姓“社”还是姓“资”的困扰,谁给予了解答?
(4)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什么理论?
34、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国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请从社会性质的变化,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创”和“深痛”。
(2)甲午中日战争后,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场变革指的是哪次变法运动?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3)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哪一历史阶段的开端?
材料三 “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群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4)材料三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何?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