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 彭德怀 B. 邓小平
C. 刘少奇 D. 陈毅
2、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B.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
3、“窃国大盗要玩他的把戏变身,宋教仁愤而痛斥献出生命,蔡松坡毅然而起誓言铮铮,觉醒的国人再一次抗争。”这里的“窃国大盗变身”指的是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宣统帝被迫退位
D.推行维新变法
4、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有“1923年初”“林样谦”“吴佩孚”等内容,据此你认为他们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二大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5、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人物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左宗棠
6、如下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该邮票发行于( )
A.1949年
B.1999年
C.2009年
D.1951年
7、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是在 ( )
A. 1965年 B. 1966年 C. 1967年 D. 1968年
8、一位历史学家曾描述:“这是大约十多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参加的会议,被特务发现后,成员们乘火车转到浙江嘉江南湖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的会议指
A.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秋收起义
D.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21年,共产国际派马林参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秘密筹建工作。之后,他在会议期间识破闯入会议室的上海租界密探,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此会议的召开
A.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
B.标志着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获得租界势力的援助
D.通过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0、《剑桥中国晚晴史》中说:“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认为戊戌变法
A.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运动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 D.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11、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成于1954年
B.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终结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13、1875年,清政府任命谁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武( )
A. 李鸿章 B. 陈玉成 C. 严复 D. 左宗棠
14、2019年5月4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记者撰写的文章《百年青春心向党 矢志建功新时代——致敬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此举是为了纪念
A.黄花岗起义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5、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B. 规定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D.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6、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四度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
D.红一方面军与刘志丹的陕北军队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17、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原称“夷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彝”,意为房子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中国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8、据下图可知,中国
A.外贸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B.进出口额始终持续递增
C.进出口比率保持一致性
D.已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19、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下列属于明朝瓷器典型代表的是
A.唐三彩 B.白瓷 C.冰裂纹瓷器 D.青花瓷
20、国名党尊称他为“国父”,共产党尊称他为“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是( )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2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1984年,《 》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史册。
22、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
23、同盟会:________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__为总理。创办《________》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4、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
25、请把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番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A.武昌起义发生地点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点
26、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除承认《______》继续生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27、标志:宣告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28、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______,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的统治,统一全国;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_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9、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者,请结合图片,完成下列填空。
(1)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______(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在此条约中,割____给英国。
(2)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他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__成立。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937年,日军攻陷____,制造了惨绝人寰的____。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____,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
30、第三次长沙会战:________年12月,日军对________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1、“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前两句诗分别发生在什么历史时间?联系具体历史史实,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
(3)中国民族工业在1937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这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32、请你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
内容:
意义:
3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相关历史很感兴趣,请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一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1917年,苏俄《土地法令》规定: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和出典土地……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
材料三:苏俄政府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对其土地制度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具体的方式为:解决了禁止土地交易的限制,允许土地的租赁、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雇工等,不仅保护了土地公有制的基础,还保证了农民对土地占有和使用的自主选择权。
——《苏联的土地制度》
(1)据材料一,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2)从所有制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的区别。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新经济政策对苏俄农业的影响。
(4)据材料及上述分析,总结一条经济发展的道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