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八大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为
A.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大量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建立了光复会
B.编著了《革命军》
C.领导了保路运动
D.创立了中华民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历史事件(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突袭苏联
D.七七事变
4、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5、有“延安五老”之称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曾作诗:“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八一勋章”是经全国人大批准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而无重大过失将领的勋章。下列人员中最有可能获此勋章的是
A.指挥广州起义的领导人黄兴
B.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C.领导红二、六军团长征的贺龙
D.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的傅作义
7、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947年夏,人民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重庆谈判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内战爆发
9、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己退位,清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评论了( )
A.五四运动的成果
B.戊戌变法的内容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亥革命的影响
10、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达
11、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法国
1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 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13、下列选项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汉阳铁厂
14、“历史结论”是对历史史实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识,历史结论的正确得出,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基础上,下列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正确对应的是( )
项目 | 历史史实 | 历史结论 |
A | 虎门销烟 | 导致鸦片战争 |
B | 火烧圆明园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
C | 甲午战争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 | 辛亥革命 | 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A.A
B.B
C.C
D.D
15、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6、“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指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彼得一世改革 D.明治维新
17、APEC指的是:
A. 世界贸易组织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银行组织
18、下图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些措施,其中与③有关的是( )
A.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19、《新青年》的创始人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孙中山 D.陈独秀
20、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该檄文应发表于
A.兴中会成立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二次革命”时期
D.护国战争时期
21、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经过:________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并在江西________重创日军。
23、五四爱国运动直接原因(导火线)是1919年__________。
24、
起义名称 | 领导人 | 结果 | 影响 |
_____起义 | 刘道一、蔡绍南 | _____ |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_____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
浙皖(安庆、绍兴)起义 | 徐锡麟、______ | 不写 | |
_____(镇南关)起义 | 孙中山与黄兴 | 不写 | |
_____起义 | _____与____、____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极大_____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25、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_。
26、民国计时:以1912年为___________,改用公历。
27、状元实业家____毅然回家乡创办企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的道路。
28、下图是___________,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9、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30、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性文件是《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文件是《_______》。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者。
(1)《狂人日记》
(2)《女神》
(3)《骆驼样子》
32、(1)开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是哪一场运动?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维护民族利益所作出的两项重要决策,谈谈你的认识。
3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哪里?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大会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谁?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1954年,某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60多年前为实现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中提到“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哪一事件的基本任务?
(3)材料三中的宪法确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