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21世纪则是属于中国的”。21世纪的中国
①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2010年,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③与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④网民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互联网经济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开天辟地”和“生死攸关”分别形容中国共产党的哪两次会议( )
A.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八七会议
C.中共一大、遵义会议
D.中共一大、中共七大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
A. 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
B. 服饰不仅满足御寒等需要,更是展示风度、个性的方式
C. 出行方式以自行车为主,已经发展成为“自行车王国”
D.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4、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这是因为严复( )
A. 编著《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
B. 发起“公车上书”,鼓吹变法
C. 译述《天演论》,系统介绍了进化论学说
D. 创办《新青年》,倡导民主科学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它( )
A.由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6、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鼓励汉族地主组织团练武装参与镇压,湘军、淮军应运而生,湘淮系官僚集团因此崛起,其将领曾国藩、李鸿章受到重用,成为朝廷的“中兴名臣”。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引起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统治
D.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7、以下是1948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战役的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徐州)蚌(埠)两处之故,夺取徐蚌”,该电文所反映的这次战役( )
A.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指挥者是林彪、罗荣桓
8、“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歌词中的“一国两制决策”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江泽民
9、“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对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的歌颂。它坐落于下图中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0、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C. 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 加强社会主义改造
11、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浮雕的局部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839年虎门销烟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19年五四运动 D.1949年渡江战役
12、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遵义会议
②泸定铁索桥
③红军过草地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13、发生在戊戌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兴中会成立
D.义和团攻打紫竹林
14、干支纪年是近代纪年方法,如1898年戊戌变法,按此纪年法,戊戌之后纪年当为“己亥(1899),庚子,辛丑,”《庚子国变记》记述庚子年发生的大事,庚子年发生什么事(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5、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第一次长沙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6、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指哪个城市( )
A. 珠海 B. 汕头 C. 深圳 D. 厦门
17、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资本主义私有制
18、关于我国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正确顺序是
A. 调整、巩固、提高、充实 B. 调整、充实、巩固、提高
C. 巩固、调整、充实、提高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确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资政新篇》
20、中国人民一直有着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传统。在太平天国后期,率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将领是( )
A.李秀成
B.杨秀清
C.石达开
D.洪秀全
2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900年6月,为镇压________,英、美、俄、日、法等八国发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根据地;后来全国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______根据地面积最大。
24、土地永远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都适时的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之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25、1840年6月,_______爆发,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_______》,通过条约,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26、局势:战略进攻之后,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主力退守沈阳、___、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27、___________,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8、结合《公车上书》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1)“公车”又称_____。A.秀才B.举人C.进士D.翰林。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_____》的签订。
(2)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_____是和____。
(3)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____的序幕。
29、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______(人物)周围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夺取最高权力。
30、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最终未能解除威胁;1864年夏,________病逝,湘军冲入城内。________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年作。
材料三:2010年3月27日晚,经大陆著名导演张艺谋重新诠释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在台湾台中市的洲际棒球场上演。目前,甘肃省有60家台资企业,包括台商投资建设的兰州正林农垦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主要加工瓜子,已成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请回答: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请分别举出“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确立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地位的事件。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3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材料三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
(1)读材料一,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3)读材料三,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邮箱: 联系方式: